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喜迎党的十九大系列特稿】奏响生态文明时代最强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陈锐

  河南省许昌市饮马河两岸。经过水系连通等综合整治后,曾经的“龙须沟”华丽转身,绿树碧波,生机盎然。

  62岁的祝凤华带着小孙子在公园的长凳上读书,一泓清水在身旁流过。说起许昌水的变化,老人直呼“想不到!想不到!”

  许昌被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后,短短几年间,百姓兴水之梦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和许昌一样,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水而兴、缘水而宜居。“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水相依”的生态美景,带给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五年间,水利系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自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水利工作全局,在大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水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在这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中,水利人责无旁贷,自我加压,开启了大国治水兴水新征程。

  系统思维谋篇布局
  举棋落子山水之间

  一折青山、一湾碧水、一水护田,过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日子,是13亿中国人民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后的新向往,也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新承诺。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突出位置,进行了系统战略部署。水,作为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当属重中之重。

  “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很快成为水利全行业的共识。这是水利系统对水生态文明建设一次新的审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变革,是一次对传统水利建设的超越。

  “我们必须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水域水量水质并重、预防保护治理齐抓,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河湖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恶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水利部部长陈雷向全行业发出了动员令。

  2013年1月4日,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这是水利系统对总书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具体落实。

  路线已明,纲举目张。

  五年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法规办法陆续出台,水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有章可循。

  五年间,《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导则》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规范先后发布,水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有据可依。

  五年间,水利部门按照系统治理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水系为脉络,把满足民生需求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把节约集约用水作为革命性措施,坚持把绿色发展要求贯穿水利工作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利工程建设,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作为战略任务,坚持把推进依法管水科学治水作为重要抓手。顺应人民期待,彰显执政担当。

  这是理念升华的五年。全国各地、各级水利部门始终以最严格的制度、最负责任的态度和最坚定的行动,在中央“令旗”指引之下,坚持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的整体性,“举棋落子”于祖国的青山绿水间,做好“水美中国”这篇大文章。

  严格水资源硬约束
  生态文明百花齐放

  建设水生态文明,必须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2013年1月2日,国务院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最严格,无疑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量上了一道“紧箍咒”,表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鲜明态度。

  之后,陈雷部长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要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和切入点,抓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从源头上扭转水环境恶化趋势。”

  “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发展”,量水而行。五年间,水利系统逐步强化水资源的约束性、控制性和先导性作用,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倒逼机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形成人水和谐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据统计,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为6040.2亿立方米,控制在“红线”范围内,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2年减少25.4%和26.8%。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42,以用水量的微增长支撑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中高速增长。水资源的硬约束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人将人水和谐的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积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良好湖泊生态保护,妥善处置重大突发水污染事件。2016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12年的63.5%提高至73.4%。开展175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构建循环通畅、丰枯调剂、蓄泄兼筹、多源互补的现代水网。大力实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年均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整治坡耕地400万亩。加快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抓好生态脆弱河湖保护与修复,积极推进京津冀“六河五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空间管控,一些河湖水系重现绿色生机。

  特别是随着影响国计民生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逐步建成,我国也将形成布局日趋合理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网络,年供水能力可增加801亿立方米,相当于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4倍多的水量;仅新增灌溉面积就可达7876万亩,相当于再造7个都江堰灌区!

  一条水系,一道风景;一项水利工程,一座护卫民生的堡垒。令人欣喜的是,水利建设逐渐将生态保护作为基本遵循,打破传统的理念和常规的设计方法,将防洪安全、绿色生态、宜居环境、新农村建设、景观以及历史、文化等元素全方位融入水利工作。这是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五年间,各地因地制宜,高起点,大投入,快变化,水生态文明建设百花齐放的格局已悄然形成。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云南水利部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采取断然措施和超常规手段,开启抢救模式保护治理洱海,全力实施“七大行动”,面源治污与截污并举,维持洱海Ⅱ类水质。

  福建长汀多年来在“红色”土地上坚持不懈开展“绿色革命”,按照从荒山到绿洲到生态家园的路径,走出一条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支撑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青海省继续加大水保投入力度,持续打造绿色青海,切实担负起对国家生态安全应尽的特殊责任。

  …………

  这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加速的五年。

  按照计划,水利系统将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目前,济南、无锡、湖州、徐州等首批46个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必将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高级形态,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得以亲水、近水、滨水而居,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大潮涌动,风生水起。在北京,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实践,河道治理初见成效;在湖北,河湖长制落地生根;在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旅游胜地;在宁夏,节水灌溉托起山区绿色希望;在内蒙古自治区,北疆重要的水保生态屏障正逐渐构成……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文明建设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当奏响长江经济带“共建走廊、双向开放、东中西互动”的绿色发展“同心曲”,当“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的治黄思路闪耀光辉,当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节水护水日益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共识,全社会形成新的发展观、政绩观时,实现“美丽中国”便不再是梦想。

  百姓期待绿色共享
  同心共建水美中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弘扬水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堡垒作用。生态环境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从点的变化到面的变化,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依然任重道远。

  2017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河长制的施行无疑为新时期治水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

  如今,全国既有市长、省长担任的河长、总河长,也有遍布民间的“小河长”志愿者,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保护河湖、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我是青海总河长,对全省所有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负总责,”青海省委书记、省级总河长王国生说,“我们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让河水更加洁净,让两岸更加葱绿,让西宁更加宜居。”

  河湖健康一头连着政府的公信力,一头连着百姓的心。河长制犹如一棵新苗,正在华夏大地上快速生根、发芽、成长,数以万计的河长正如一个个节点不断延伸连结,织就中华水网之上的又一层保护网。

  扬州市市长张爱军表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按照扬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的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足‘水’文章,持续夯实水安全基础,不断放大水生态优势。”

  “今年,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要实现隧洞骨干连通工程全部贯通,辛安泉供水和东山供水工程正式投运,小浪底和中部引黄工程试运行,县域小水网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水利生态系统治理,严格管理和保护水域,为推进全省‘大花园’建设,打造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提供优良的水生态环境。”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陈龙如是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走在前列’要求,明确到2020年年底,全省水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水环境改善更加明显、水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努力实现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走在前列。”广东省水利厅厅长许永锞指出。

  “我以前在教育部门工作,多少懂一些专业的治水知识。现在政府提出了‘五水共治’,我觉得我可以发挥余热,为治水做点事情。”七十多岁的吴祥林自荐成为浙江省临海市沿江镇车埭村—下岙村河流的“民间河长”后,每天清早都会沿着村庄周围的河道走一圈,看到河面有垃圾或污染情况就拍照存档。

  …………

  从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与希望。面向未来,每滴微小的水珠,都将汇聚成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大潮。

  这是砥砺奋进的五年。水利系统顺应人民期待,围绕实现水生态文明的目标,勠力同心探索有效路径,攻坚克难,锐意创新,用担当和执着诠释了献身、负责、求实、创新的精神内涵。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兴水治水,绿色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环境如水,发展似舟,共生共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面对党和人民对水利寄予的殷切希望,水利人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不能辜负,不曾懈怠。如今,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我们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以水为脉,美丽中国,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愿绿色生生不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10月10日

陈锐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最美家乡河.jpg
大图.jpg
把握经济“脉搏” 谋探发展“良方”——山东德州河务局经济工作发展纪实.jpg
网站首页大图.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