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卓绝的历程 崭新的起点——写在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部竣工验收之际

2016-12-21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肖幼

  随着江苏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湖洼及支流治理工程验收总结近日通过评审,历经25年建设历程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部通过了竣工验收,治淮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和一系列惠泽民生的战略工程圆满地画上了句号,治淮建设也在延续着新的历程。我和许多曾经投身治淮19项工程的建设者一样,亲历了20余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这些工程的艰巨而难忘的建设过程,也深切体会到这些工程对造福流域人民、维护防洪安全具有何其重要的意义。 

  灾情严重 

  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治理淮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1991年汛期,淮河流域再次暴发流域性大洪水,暴雨洪水导致淮河流域大片地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40亿元。9月,针对淮河、太湖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暴露出的问题,国务院及时召开治淮治太会议,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提出要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实施以防洪、除涝为主要内容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治淮高潮。国务院专门成立了治淮领导小组,加强治淮工作领导。其间,国务院先后召开了5次治淮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特别是2003年作出了加快治淮建设的重大决策,从根本上推动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2007年,治淮19项骨干工程基本完成,如期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治淮目标。 

  团结治水 

  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加强山丘区水利建设,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修建板桥、石漫滩等重点水库;扩大和整治淮河上中游干流的泄洪通道,退建濛洼、城西湖等行蓄洪区堤防并迁移堤内人口,加固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及蚌埠等城市圈堤,兴建怀洪新河,建设临淮岗控制工程;巩固和扩大淮河下游排洪出路,疏通和加固入江水道,续建分淮入沂工程,加固洪泽湖大堤,建设入海水道;续建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治理包浍河、奎濉河、沙颍河等跨省骨干支流河道,并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建设……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治淮19项骨干工程做出了提高流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的统筹部署。 

  在水利部的领导下,淮委和流域各省水利厅抓住治淮机遇,全力以赴推进19项工程建设,较好地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治淮决策。 

  加强组织协调。充分考虑项目之间关联性、复杂性和特殊性,淮委与流域各省妥善处理好省际利益关系,保证上、中、下游治理的有序进行,统筹安排关联项目的实施进度,做到工程建设组织有力、协调统一、整体推进、稳步建设。 

  强化管理制度。水利部相继出台了《治淮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办法》《治淮工程建设管理若干规定》等,淮委和流域四省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各级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的管理程序和行为。 

  创新建管体制。淮委和流域各省不断创新建设管理方式,在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专业化建设管理、代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淮委组建项目法人负责实施省界和流域控制性工程建设,对协调矛盾、推动和加快工程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解落实责任。淮委每年召开由流域四省水利厅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项目法人代表参加的治淮工作会议,在工程建设关键时期,淮委与各方逐项分析关键线路,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 

  强化检查监督。淮委积极做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持续开展工程质量大检查;坚持建设情况通报制度和每月的重点工程协调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进行专项指导、检查和督促,使工程始终处于紧张有序的良好状态。 

  紧抓“三个安全”。水利部多次召开治淮工程建设监察和“三个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落实有关工作。淮委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治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确保“三个安全”实施意见》,把抓“三个安全”与抓治淮建设同步实施。在国家有关部门对治淮各项稽查、审计、评审中,均未发现重大违规问题,保证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发挥效益 

  流域防洪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建成,使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总体防洪标准得到提高。淮河干流上游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中下游重要防洪保护区和重要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沂沭泗中下游重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总体提高到50年一遇;淮北重要跨省支流除洪汝河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外,其他均提高到20年一遇。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控制性枢纽等工程与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共同组成的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基本形成,在行蓄洪区充分使用的情况下,能安全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流域性洪水。洪水调度、防控的能力和手段得到增强,节约了社会防汛抢险成本,全流域抗御洪灾风险能力和社会安定程度大为提高。 

  治淮19项骨干工程构建的防洪减灾体系经受了2003年、2007年洪水的考验,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1991年、2003年、2007年三次流域性洪水中,受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呈逐步减小趋势,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2007年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1991年、2003年减少54.3%和45.7%。实践表明,治淮19项骨干工程符合流域规划,总体布局和建设方案科学合理,防洪减灾效益十分显著。 

  流域防洪保障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国家“东部率先”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粮食生产、煤炭能源、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合理地规划和布局产业发展,有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部分地恢复和改善了河流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了资源利用条件,优化了人居生存环境,促进了人与水的和谐,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不忘初心 

  在治淮道路上继续前进 

  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完成,是新中国治淮的里程碑,也是新时期治淮事业发展的新起点。工程完成后,流域防洪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行蓄洪区启用频繁、涝灾严重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淮河流域,防洪抗旱减灾依然形势严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水和谐的治水新理念,对治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深知治淮依然存在“瓶颈”“短板”“硬伤”的存在。19项骨干工程建设期间,治淮建设始终承上启下,稳步推进,新一轮治淮开启了新的建设历程,与19项骨干工程相得益彰、互为促进。2010年,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确定实施进一步治理淮河。2013年6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治理淮河实施方案》,明确进一步治淮工程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等7大类38项。在淮委和流域各省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6年11月底,进一步治淮(不含全国统一规划实施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6项工程)可研已批复投资434亿元,可研已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待批复项目投资740亿元。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已开工24项,其中世行贷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入江水道整治、洪泽湖大堤加固、分淮入沂整治、江苏省重要支流治理5项工程基本完成,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等一批工程正在加快实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进一步治淮任务的相继完成,淮河防御洪水能力将显著提高;流域2万多平方公里洼地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流域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资源节约保护更加严格,饮水安全能得到全面保障……这正是几代治淮人最希望看到、也一定能实现的景象。 

  治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新一轮治淮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将始终坚持“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大力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积极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加快推进淮河进一步治理,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强流域综合管理,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12月21日

肖幼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安徽省水利厅领导走访淮委
河南省信阳市领导赴淮委商谈治淮工作
淮委召开2011年工作会议,
五河泵站开工 安徽开启新一轮治淮
新中国治淮60年媒体记者淮河行首站抵达河南
淮委召开委务会议 要求高水平办好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盛会
淮委召开纪念新中国治淮60周年老同志座谈会
新中国治淮60年十件大事评选结果揭晓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最美家乡河.jpg
大图.jpg
把握经济“脉搏” 谋探发展“良方”——山东德州河务局经济工作发展纪实.jpg
网站首页大图.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