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陈雷在水利改革与发展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8-10-23

在水利改革与发展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08年10月21日)

 

同志们: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水利改革与发展30周年理论研讨会,回顾30年来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光辉历程,总结水利改革发展的成就经验,展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未来前景,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首先,我代表水利部,向应邀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我国水利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历史转变,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治水思路实现重大转变,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逐步完善,水利各领域工作实现全面发展。水利部党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指导下,水利工作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是水利建设实现历史跨越,水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显著增强,防洪减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一批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骨干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大幅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保障能力。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城乡供水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88年以来我国累计减少水旱灾害经济损失2.9万亿元(当年价),洪涝灾害造成的年均死亡人数由上世纪70年代的5181人降为“十五”期间的1583人;全国水利工程的年供水能力达到7668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净增1.4亿亩,在占耕地面积45%的有效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三是民生水利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集中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对3798座病险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进一步加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30年来农村水电装机容量增加了9.2倍,年发电量提高了15.4倍,初步形成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显著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四是节约保护取得重大突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国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用水总量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水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水利生态修复实践迈出重要步伐,实现了黄河连续8年不断流,黑河、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与环境继续改善,引江济太、珠江调水压咸、引黄济淀等水资源调度成效显著。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100.2万平方公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之路。


    五是水利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水利改革创新进程加快,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新格局初步形成,30年来国家水利投资是改革开放前28年的16倍。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流域管理得到加强,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取得重大进展,水权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田水利建设机制改革深入实施,水价改革稳步推进。


    六是依法治水迈出新的步伐,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日益强化。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得到强化。以水法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和覆盖全国的水行政执法网络基本建成,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依法治水发挥了重要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水行政许可不断规范,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七是科技兴水取得重大进步,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水利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水文水资源、防灾减灾、水工建筑、节水技术、生态治理等领域的水利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我国水利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交流不断拓展,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与30多个国家签订了科技、经济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我国水利正全面走向世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水利电子政务工程、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等一大批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相继投入运行,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水利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八是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水利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改革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水利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化,领导班子、公务员队伍、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创新完善。“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广为弘扬,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典型,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抗洪抢险的风口浪尖、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经受了严峻考验,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广泛赞誉。


    总体上看,水利改革发展三十年,是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同步推进、治水思路和治水实践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的三十年;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同步发展、水利体制机制发生重大转变、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深入的三十年;是同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进行不懈斗争、经受惊心动魄特大洪水和历史罕见持续干旱严峻考验、防汛抗旱取得历史性伟大胜利的三十年;是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大规模展开、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跨越式提升的三十年;是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城乡居民从水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水利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的三十年;是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明显提高、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三十年;是依法治水进程进一步加快、科技兴水战略深入实施、水利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的三十年。

 
    30年成就来之不易,新的征程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利事业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一是从水资源条件变化看,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我国的基本水情。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二是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看,东西部之间、大江大河与中小河流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水利建设差距还十分明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亟待提高。三是从人民群众的受益程度看,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还有很多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变化,还会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四是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看,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过度开发、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不仅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五是从水利管理看,水利工作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水利工作需要协调的关系更加复杂。六是从水利对外开放看,我们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水危机方面的合作还要进一步加强。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强调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强调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对水利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借纪念改革30周年之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水利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深刻思考关系水利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下决心解决一批难度大的深层次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水利的新跨越、新发展。


    一是在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上要有新突破。着力构建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快构建以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权制度体系,进一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


    二是在建立健全水利投融资稳定增长长效机制上要有新突破。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努力提高各级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中水利公共投资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资金对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水利投资比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完善对水利建设的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


    三是在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上要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管养分离”,切实落实政策、落实经费,在稳定基层水利队伍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职工积极性,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四是在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建设新机制上要有新突破。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规划、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机制,深化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稳定乡镇水利站等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五是在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上要有新突破。水价改革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兼顾社会的可承受度,逐步建立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


    六是在建立健全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上要有新突破。探索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和补偿方式,促进水资源的集约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


    总之,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的纪念,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来,水利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总结;水利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有许多重大难题需要破解;水利改革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研究。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既需要水利系统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共同参与。召开这次“水利改革与发展30周年”研讨会,就是要构筑一个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沟通与对话平台,汇聚各方面专家的真知灼见。与会的同志,有的来自水利系统外,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智囊、权威专家,是近年来中央一系列重大“三农”政策的制订者、实施者;有的来自水利系统内,是行业专家、业务骨干,是近年来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见证人、参与人。真诚地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而贡献力量,共同谱写新时期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辉煌篇章!


    最后,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最美家乡河.jpg
大图.jpg
把握经济“脉搏” 谋探发展“良方”——山东德州河务局经济工作发展纪实.jpg
网站首页大图.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