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脱贫攻坚的饮水答卷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水务局精准施策解决群众吃水问题
 
分享到:
2021-03-30
 

  □记者 刘艳芹

  农村饮水工程达147处,惠及283个村52万人;农村供水入户率99.82%;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20年年底,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水利人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供水改造 饮水安全不漏一人

  临渭区阳郭镇地处秦岭北麓浅山地带,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以前吃水容易生病,灌溉用水也成问题,一直靠天吃饭。”说起曾经的吃水难,阳郭镇大王村村民王小伟深有感触。

  吃水难、用水难,使阳郭镇成了有名的贫困镇。精准扶贫开始后,临渭区水务局全面改造了阳郭镇供水系统,铺设新的管网设施,建立监测系统。2019年9月,全镇家家户户通了水,饮水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王小伟说:“新修的扶贫井里的水,不仅能喝,还能浇灌村里的核桃和花椒。现在全村没有一户存在吃水难的问题。”

  阳郭镇大王村的饮水变化只是临渭区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区水务局成立区水务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并宣传动员各级自筹资金600余万元。“十三五”期间共投资1.4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97处,受益人口52万人。

  2016年,临渭区水务局投资3200万元实施水源连通工程,把东塬箭峪水库水引入尤河水库,保障了渭北供水。2017年投资5600万元建成双创供水厂,把箭峪水库水引上西塬,保障了双创家园搬迁安置社区和塬区水源稳定,实现了饮水安全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建管并重 健全长效保障体系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建得好更要管得好。

  临渭区水务局健全水质安全保障机制,截至2020年年底,129台消毒设备投入使用,区疾控中心和区水质监测中心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并公示。当地还健全工程长效运行管理体系,落实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以及“四级回访监督机制”,建立了防返贫和应急保障机制,落实了全区四处移民搬迁安置社区供水管护责任,确保易地移民安置点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完成了全区农村供水工程量化赋权改革,实现工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流转顺畅”。目前,全区3处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已落实专管单位管理;144处单村供水工程均建立了村级管理机构,制定了管理制度,设立了水管岗位,落实了管护责任人,明确了水费水价机制,实行了计量收费。

  一项项行之有效的举措,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走出困局,阔步走向脱贫致富小康路。

  探索创新 智能水表解决关键问题

  在决胜脱贫攻坚中,临渭区水务局积极探索节水措施,推广预付费智能水表,有效解决了缺水地区节水难、季节性缺水以及饮水工程效益差、没人管等关键问题。

  阳郭镇大王村户表改造前,经常是居住在地势低处的群众有水吃却不节约,居住在高处的群众经常见不到水,工程无法管理,难以为继。户表改造提升后,村子不但达到24小时全天供水,而且电费从每月超3300元降到1300元左右。过去的三眼机井保障不了供水,现在一眼机井可完全保障。村支书逢人就夸水务局,正是他们彻底解决了村上几十年来的管水问题。

  发生同样转变的还有桥南镇烟村。当地水表改造后,全天24小时不间断供水,日用水量由130吨下降至60吨,电费从之前的每月2200元下降到不到1000元。过去供水没人管,现在大家争着管。

  目前,临渭区35个村组4856户已入户安装预付费式节水智能水表。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持续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临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临渭区水务局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3月30日

刘艳芹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陕西渭南东雷抽黄灌区抓早动快 全力打好抗旱保苗“预备战”
陕西汉阴县强化对42座中小型水库运行管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陕西汉阴县:“四化”联动打造群众的“好水生活”
陕西铜川市统筹部署疫情期间城乡供水保障工作
陕西汉阴县水利局强化水行政执法业务 培训巩固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