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千年基业”展露新风采
——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分享到:
2023-10-17
 
  □本报记者 迟诚 通讯员 梁勇 敖云飞
  “每亩地收入5000元,合作社一共有1500亩地,今年的收入能到750万元。”

  金秋十月,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19万亩番茄已经采收完毕,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某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红难掩丰收喜悦。 

  内蒙古河套灌区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黄金种植带,每年粮食年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灌区内共计10.36万条、长6.5万公里的灌溉排水沟渠,纵横交错、蜿蜒布局在黄河“几字弯”的左上角,黄河水通过这些输水动脉润泽河套大地的“塞外粮仓”。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套灌区考察时指出,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作为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河套灌区,正以新面貌书写建设现代化灌区的新答卷。 

  节水又增产,秋浇能压减 

  “保守估计每亩地能增收200元以上,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9月初,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和胜乡,3000亩向日葵向阳绽放,向日葵高效节水节肥综合示范区负责人刘琴算着今年的收入,笑靥如花。 

  刘琴来自安徽合肥,已经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从事农业生产6年。今年春季建设的这片向日葵高效节水节肥综合示范区,将周边天然的小池塘改造成沉沙蓄水池,实行水肥一体化的引黄滴灌。 

  “引黄滴灌实现节水30%、节肥30%、节药20%、增产20%,千亩地灌溉投入的人员由80~100人减至3~5人。”刘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后说,“引黄滴灌是个好事,综合效益明显,明年考虑再增加一些滴灌面积。” 

  刘琴的这片3000亩向日葵示范园是河套灌区引黄滴灌试点之一。2023年,巴彦淖尔市完成水肥一体化滴灌试点面积超过100万亩。 

  “黄河水因为泥沙含量大,过去做滴灌难度大。现在我们利用输水渠道将黄河水引到蓄水池进行沉淀,再经过泵站提水加压、管道输水,将水流顺着滴孔直达作物根部,用最少的水使土壤始终保持最佳含水状态,同时减少水和肥的流失。” 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义长分中心工程科科长关建军说。 

  “引黄滴灌是我们当前和今后要大力推广的。”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主任张广明认为,发展引黄滴灌是改变传统灌溉模式、实现农业节水增效的有效措施。 

  10月10日,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北总干渠进水闸开闸放水,河套灌区今年秋浇灌溉工作全面展开。 

  秋浇是河套灌区独特的浇灌举措,因为这里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秋浇能增加土壤含水量,便于明年耕种。 

  “过去每年秋浇用水量占全年用水量的40%左右。”张广明介绍,秋浇是当地农业节水的“牛鼻子”,是实现节水目标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河灌中心积极配合各旗县区,通过计划干地、两年轮灌、控制水量、浅浇快灌等方式,下决心科学压减秋浇面积。 

  2022年河套灌区秋浇面积为660万亩左右,用水量16亿立方米;今年河灌中心计划将秋浇面积压缩到500万亩左右,用水量压减到10亿立方米。 

  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河套灌区实现了深度节水的明显成效,灌区引黄农业用水由1987年的57亿立方米下降到近年的4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由735万亩增加到1154万亩,平均毛灌溉定额由每亩776立方米下降到398立方米。 

  科学分调水,补水护生态 

  今年黄河上游来水减少,叠加春夏灌气候干旱,降雨偏少,灌区旱情形势较为严峻。河灌中心采取科学分水、精准供水,应急抗旱工作取得预期成效,为农民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灌区不少示范园都装有土壤墒情检测仪。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低于相应标准,系统就会发出警报,这说明农作物‘渴了’,需要赶紧供水。”河灌中心永济分中心副主任关丽罡说。 

  据磴口县水利局副局长赵志敏介绍,每年村里的用水合作社都会挨家挨户统计农作物品种和用水需求。河灌中心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科学调度、精准灌溉”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统筹安排取、供、排、退水量调度,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提升灌溉效率和效益。将各旗县区县域初始水权量,按照“丰增枯减”原则,分解到2761个直口渠上,并颁发“用水证”,河灌中心按照直口渠分配的用水指标,严格总量控制,实行供够关口。 

  秋日的乌梁素海,芦苇荡漾,水天一色,正在等待今年迁徙候鸟的到来。 

  2018年以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安排河套灌区生态用水指标年均6亿立方米,主要用于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供水处处长苏晓飞说:“乌梁素海平均库容4亿立方米,6亿立方米的生态补水相当于每年都会将乌梁素海的水至少‘置换’一次以上。” 

  “生态补水为乌梁素海注入了生态修复的源头活水。”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包巍说,“生态环境改善了,鸟的种类和数量也增多了,乌梁素海重现‘塞外明珠’的风采。” 

  数字化调度,智能化掌控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水量调度及信息化中心,占地160平方米的数字沙盘上红蓝闪烁;126块屏幕相连,构成一面长约53米的“数字墙”。这里也被称为河套灌区的“中枢大脑”,科技感十足。 

  “这个沙盘上,红色灯带部分是灌溉渠道,蓝色是排水沟道,旁边白色数字是实时运行的水位,绿色数字是实时流量,这些数据通过现场自动采集,远程传输,每间隔5分钟向调度中心传送1次。” 

  “这是调度大屏,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套灌区取退水、供排水及骨干水利工程等运行管理情况。” 

  “这是总干渠五座分水枢纽的平面布局图,能够精准监测工程安全运行情况,科学调度总干渠5座分水枢纽向13条干渠进行输配水,全面掌握灌区用水计划的执行情况。” 

  ………… 

  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信息化科副科长张利军依次向记者介绍“数据屏”功能:“这些实时数据,有利于我们高效精准调配水量,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 

  数据为精准调度提供决策参考,数据的获取也越来越智能。 

  在河灌中心永济分中心的标准化调度室,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屏幕上自动测流的数据。他向记者介绍,原来人工测量每天只能早晚测,每次需要1个多小时;而自动测流实现24小时连续测量,每次只需1.5秒钟,每5分钟上传1次数据。 

  张利军也是河灌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骨干技术成员。他介绍,河套灌区目前已建成自动化在线流量监测断面161处,基本覆盖了国管骨干渠道,有效提高了水量数据的精准性和及时性,为进一步优化灌区水量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河套灌区干劲十足,正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正在建设总投资18.4亿元的‘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将为现代化灌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张广明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0月17日
迟诚 梁勇 敖云飞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内蒙古:走好农业节水之路
内蒙古6项水利地方标准编制通过立项
内蒙古乌海市:水权流转实现“多赢”
内蒙古敖汉旗:引水灌溉保粮丰
内蒙古乌海市:用水权交易盘活水资源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