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修复“清水走廊” 护送清水北上
——白马湖生态修复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安全
 
分享到:
2018-09-17
 

白马湖码头

白马湖秋景

俯瞰白马湖

  □本报记者 马晓媛 实习记者 王曼玉

  好水明如镜,连天暮色空。

  初秋时节,走进江苏省淮安市白马湖,湖水清澈,水草丰茂,鸥鸟翔集,蓝天白云倒映水中,美不胜收。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流经湖泊,白马湖的水质和湖区生态环境,对保障南水北调调水安全异常重要。开展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以来,白马湖的水环境和水生态大大改善,增强了调蓄能力,真正担当起南水北调“清水走廊”的功能。

  白马湖位于淮安市区东南约30公里,是平原浅水型湖泊,江苏省十大湖泊之一,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过境通道和淮安市中心城区备用水源地。然而, 这个过境通道几年前却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几年前的白马湖,水体浑浊、水色发黑,站在岸边可以闻到湖中散发着阵阵恶臭,水质为劣Ⅴ类。”环保部门有关专家说:“恶劣的湖区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更严重危及南水北调东线的调水安全。”

  南水北调,水质是关键。为保证南水北调东线流经的每一条河湖不受污染,水流澄清透明,决定对白马湖开展综合治理,通过污水截流、退渔还湖、退圩(围)还湖、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改善白马湖的水环境和水生态,让其担起南水北调“清水走廊”之功能。

  2013年以来,白马湖共实施7大类36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其中,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清退养殖水面14.16万亩,清淤4000万立方米,湖区净水面扩大到86.7平方公里,较治理前增加一倍;实施湖岸生态修复保护约50公里,增加绿化带约75万平方米、生态涵养林近8000亩,湖泊生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年排放量均大幅下降,水质日渐趋好。

  此外,为保证清水入湖,白马湖的保护正从单纯的湖体保护向全流域保护转变,从顶端控源截污,确保13条入湖河流没有污水流入。同时加强联动,积极推动全湖全境联动机制,实现生态环境全流域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形成了白马湖生态保护体系。

  目前,白马湖水质由劣Ⅴ类总体稳定维持在Ⅲ类水标准,核心区水质已经达到Ⅱ类水标准。

  “以前湖水发黑,水面上漂浮着水草和垃圾,死鱼漂浮,最严重的时候一家渔民就死鱼达两万斤,损失惨重,收入没有保障。”46岁的白马湖村村民骆奎军告诉记者,“现在白马湖得到了整治,湖区水环境变好了,我们渔民的工作得到妥善安置,子孙后代也可以在更好的环境里生活了。”

  “如今,白马湖已经成为国家15个重点保护湖泊之一,正式迈入国家级生态名湖行列,同时跻身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白马湖成为湖泊生态修复的‘江苏样板’。” 南水北调水源公司淮安分公司副总经理周达康介绍着白马湖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未来的白马湖,将以‘生态(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生态旅游’为基本功能,建成具有原生态特色的国际级平原湖泊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昔日污染严重、臭气熏天,如今改头换面,鱼鸟成群。白马湖生态的成功修复,确保了“一江清水向北流”,成为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加强生态治理、保证供水安全的一个生动见证。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9月17日

马晓媛 王曼玉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聚流域合力 护千里水脉
一渠通南北 共赴山海情
满蓄目标实现背后的数字力量
做好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水源文章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 累计调水650多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超1.76亿人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