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从吃水“贵如油”到用水“已无忧”
——湖北房县竭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分享到:
2020-10-22

  □本报特约记者 张启龙 通讯员 刘凤

  这里一度吃水“贵如油”,老百姓困在水上、穷在水上。

  如今,农户与水桶“告别”,村村实现管网通连,清甜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农户安全饮水普及率高达99.8%……

  这里是鄂西北的革命老区——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保障饮水“一盘棋”

  织密供水“大管网”

  “半夜起来去抢水,日头当顶水未归,倚门望夫含酸泪,但见水桶空稀稀”……房县“十年九旱”,当地流传的歌谣,真实再现了房县以前农村百姓缺水喝的揪心场景。

  房县近年来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列入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首位,成立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布局全县饮水规划与建设工作,并落实饮水项目“监督责任人、行政责任人、组织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的责任制度。房县水利和湖泊局、饮水办、农村供水管理局组建4个工作专班,踏遍20个乡镇294个村,普查、摸排农村水源、饮水困难情况,对贫困人口饮水状况登记造册,分户建档立卡,精准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做到饮水安全“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通过充分调研、科学选址,房县结合水资源分布及储量情况,布设饮水工程,实现“库库连通、库渠连通、库厂连通”。

  “千吨万人”的房县城北水厂大管网,覆盖红塔、白鹤2个镇10个村1.1万户2.8万人;建设的20个乡镇集镇水厂担起辖区人口中心密集区供水任务;地表水水源匮乏的乡村、易地搬迁小区,通过开掘机井,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泉;分散居住的农户,兴建自流式净化工程,解用水燃眉之急……

  民间资本“开闸门”

  建设按下“加速键”

  房县在2019年以前依然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掀起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热潮之初,由于县、乡财政极度贫困,饮水工程投入仅仅依靠中央专项资金、省级配套资金支持。

  但是房县山大坡陡,饮水工程建设、材料运输成本高,单靠专项、配套资金进行建设,难以满足农民饮水需求。房县上下形成共识,压缩“三公”经费开支,筹措资金8700万元,弥补工程建设资金的不足。近4年,全县完成投资2.89亿元,兴建农村集中饮水工程308座,分散饮水工程870处,铺设管网4908千米,受益易地搬迁小区682个。

  除压缩经费外,房县还充分激活民间力量。近年来,民营业主张志国自筹资金近100万元,建设了窑淮镇观音堂、铺沟、三叉等3座集中供水工程。截至目前,工程全部投入使用,3个村6000余人受益。在房县,像张志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据初步统计,全县民营业主共完成投资410万元,“一事一议”筹资1500多万元。

  在抢抓建设的同时,房县还盯紧工程质量。县农村供水管理局负责人杨东斌说,工程建设全过程严把“四个关口”,严格落实“四制”管理,从程序上、工序上、验收上管严管实工程质量。

  创新管理“解水困”

  清泉浇灌“致富花”

  “清亮的水到家了,这水真甜,扶贫政策好啊!”自来水从水龙头流出,老大爷余春根竖起大拇指。66岁的余老汉是房县五台乡红场村一组的村民。

  房县将饮水安全保障与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小区建设相结合,与县城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采取管网延伸方式,服务城郊居民饮水,合理兼顾黄酒、大鲵、耳菇、蔬菜等产业发展用水问题。此举不仅解决了农民饮水问题,还带动了村民就业。

  土城镇、青峰镇、沙河乡农民依托供水工程,发展大棚香菇,成为全县香菇产业致富的排头兵。目前,全县栽培香菇农户6万多户,耳菇年均收入3亿元,栽培耳菇农民年人均增收1200元。

  一处处饮水工程建成通水,一股股清澈甘泉滋润民心。截至2019年年底,房县294个村和682个易地搬迁小区基本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农民人均年收入首次达到1万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0月22日

张启龙 刘凤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幸福河湖生态保卫战——湖北丹江口市退捕禁捕工作纪实
英雄的城市 最美的湖
丹江口市3座乡镇水厂取水设施通过长江委验收
三上纪家山
湖北“三县”共治共护南河清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