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黑龙江冰天雪地苦与乐

  在这个连相机、测流仪都会“冻伤”的东北大地,却有一群满身冰霜的水利人默默坚守一线,彼此分享水利工作的苦与乐。

  □本报记者 董英 通讯员 沈艳丽 杨国栋 杨伟英

  数九寒天,祖国北疆银装素裹。就在这冰天雪地中,在东北黑龙江,有一群水利人坚守在一线岗位,默默地为“以水兴业、以水富民”的目标奉献着,为更多人的平安幸福劳作着。前不久,记者来到他们中间,真切感受到了水利人冬季作业、施工的艰辛,感受着水利人虽苦犹甜的奉献精神。

  守望松花江

  进入腊月,哈尔滨市内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5摄氏度,空旷的松花江冰面更是寒风刺骨,除了江边三三两两为赶制冰灯忙碌的运冰车外,看不到几个人影。然而,哈尔滨水文站测量员宋连彬和同事们却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记者赶到时,他们已经用1米多高的钢钎在半米多厚的冰面上凿出了4个大冰眼。只见他们头上冒着热气,眉毛上满是霜花,全副武装的身上到处都是小冰珠。

  “测量一次需要打多少个冰眼?”记者上前问到。

  “十六七个吧。”刘连彬气喘吁吁地说。

  测量一次,刘连彬他们要在宽1000多米的松花江面横向打出十六七个冰眼。然而,即使半米厚的薄冰,打一个冰眼也需要七八分钟,这么宽的江面光打冰眼就需要两个多小时,这还不算实际测量的时间。

  刘连彬身后的不远处,测量员正在测量。只见他们把绑在铅鱼上的测量仪从冰眼探入江水中,随着仪器上电铃的起起落落,一个个数据被准确地记录下来。

  记者赶紧端起相机想上前抓拍下这真实的瞬间,但由于方才拍照时忘了把相机放进羽绒服,快门已经无法按下,随行的伙伴只好掏出了另一架相机……

  在相机都会“冻伤”的大冷天,进行水文测量谈何容易?他们自制了一个类似广口瓶的测流架。测流架是可拆卸的,现场组装,携带方便。测流架底座的四边刚好和凿开的冰眼尺寸相似,顶部增加了铅鱼和流速仪卡槽,测量用的螺旋桨可迅速拉下探入水中,彻底解决了传统测流过程中流速仪尾翼刮蹭架体的问题。由于采用三角铁材质,便于冰雪路面滑行,移动迅速。每测完一个冰眼,测量员就能拉着测流架快速移向下一个冰眼。

  然而就是这样,面对严酷的冰天雪地,测流仪器也显得“力不从心”。当记者走到这个特制的“冰爬犁”附近时,一名测量员正把保温瓶里的热水往流速仪上浇。望着满脸疑惑的记者,测量员刘超解释说:“因为这天儿太冷了,即使移动迅速,从上一个冰眼到下一个冰眼,流速仪也会很快被冻住。如果螺旋桨不转了,测量就不准确了。”

  朴实无华的言语,透着一种强大的责任与信念。水文测量员的任务就是看水,无论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他们必须准确地记录下每个季节、各种气候、各类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水位、流速、流量数据。今天,记者看到的仅仅是松花江“守望者”的一个缩影。在黑龙江,有3000多个水文监测站点、1000多名水文工作者一年四季守望在大江大河之上,与寒冷交锋,与酷暑过招,为防洪减灾,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鏖战黑瞎子岛

  1月4日晚上8点,经过900多公里的颠簸后,记者终于抵达白雪覆盖下的边陲岛屿——黑瞎子岛。

  工地上,灯火通明,机器轰响。

  在岛上的防洪备料工地上,记者见到了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局的麻立滨。此时,他正在安排围堰的备料工作。

  只听麻立滨大声问道:“沃尔沃挖掘机现在卸多少车了?大宇呢?”

  “现在1到10号车已经每次卸两车了,一共20车,大宇一共卸了15车左右。”一名工人从驾驶室里探出头回答道。

  “天黑,注意安全!让这些车注意点,别离挖掘车太近,卸土时把车扌周得高一点……”

  这一问一答和简短的工作安排不到两分钟,但旷野中刮起的阵阵冷风夹杂着碎雪扑面而来,这让羽绒服、帽子、手套、热贴全副武装的记者瑟瑟发抖,手脚渐渐失去了知觉。

  同行的小沈问:“咱们这儿有多少度啊?”

  “现在晚上一般是零下32摄氏度,白天零下28摄氏度吧。因为这里靠着黑龙江、乌苏里江,风比较大,相对来说比咱们家冷多了。”帽子、口罩结满霜花的小麻大声说道,“你们刚来,受不了,我们一整天在外面,都习惯了。但必须不停地走,如果不走脚会冻,脸会冻,经常用手搓搓脸,经常走一走,就不感觉冷了。”

  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局黑瞎子岛防洪工程项目负责人袁晓君向我们介绍,黑瞎子岛位于中俄边界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西南侧,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黑瞎子岛面积335平方公里,是珍宝岛的500倍。2009年冬季,黑瞎子岛护岸工程开始建设。在资金不到位、施工道路不畅通的情况下,各参建单位为抢工期,坚持冬季施工,修冰桥,建临时道路,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春节不休息,全天24小时连续作业,施工高峰时在场大型运输车200余台、挖掘机40余台、装载机10余台、推土机10余台、参建人员900余人。

  “这么冷的天,为什么冬季施工,还要24小时作业?”记者疑惑地问道。

  “由于黑瞎子岛有大片的湿地和沼泽,平时大型机械难以登岛,所以水利建设者只能在寒冷的冬季登岛进行工程建设。如果不是24小时作业,一天完成不了那些土方量,再加上冬天气温比较低,如果只是一班机械作业,第二天早上启车都非常困难。”袁晓君解释道。

  今年是麻立滨和他的战友来黑瞎子岛进行护岸施工的第三年。前两年,他们为了抢抓工期夜以继日地施工,大年三十的饺子都是和工友们在工地上一起吃的。

  而今,龙年春节正在一天天临近,麻立滨和工友们在工作闲暇时常常提起他们的家人,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今年能不能回家过年还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1月19日

董英 沈艳丽 杨国栋 杨伟英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