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重庆水利投入显成效 旱情超2006年 农民也不缺水

2011-10-08

  开栏语 面对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重庆市委、市政府统一调度,集合水利、农业、林业、气象等部门,积极组织力量开展灾后生产自救,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经过一百多天艰苦奋战,重庆取得了抗旱灭火战高温以及减灾自救的决定性胜利。

  今年入夏以来连晴高温,重庆遭遇了50年不遇特大干旱,部分河流断流、湖泊水位持续降低、池塘干涸,数以万亩计的农作物大幅减产,农、林以及供水受到严重影响,给重庆部分区县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给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困难。

  昨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了解到,面对特大旱灾,市领导通过致电或现场视察方式亲自部署指导万盛、綦江、酉阳、涪陵等重旱区县抗旱救灾工作,并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明确提出了确保城乡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不发生疾病流行、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事纠纷、确保不出现重大森林火灾、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五个确保”抗旱救灾工作目标。

  水利投入

  当年天干只得找水喝

  如今再旱也不怕缺水

  在荣昌观胜镇云峰村,村民段志明乐呵呵地和村民们一道晒着谷子,黄灿灿的稻谷在烈日下发出光芒,一派丰收景象,丝毫没有呈现出干旱缺水的现象。

  “多亏了新建的提灌站,这么干的天才有水喝。”村民段志明乐呵呵地翻着地上的谷子说:“这猪嘴石提灌站一小时就能抽276立方米的水,把那小清流河的水源源不断地引到咱山上来。建成那天,村民放了一路的鞭炮,心里乐啊!”

  在当地水务局的支持下,总投资约50万元的猪嘴石提灌站于2009年建成。而在这之前,这里的村民只能靠天吃饭,遇上干旱就得四处找水。

  村民们告诉记者,2006年干旱时,田地都曾裂开10多厘米的大口子,却只能望着山下的小清流河着急。那一年土地基本上没收成;大伙的生活用水也得到山下去挑,来回近1个小时不说,还得凌晨两三点钟就去排队。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的水珍贵啊,洗脚水都要拿来喂猪。今年干旱不逊于2006年,但是我们一点都不担心没水喝。”提灌站不仅保证了云峰村1500余村民的生活用水,而近千亩土地上的庄稼也得到了灌溉。

  相关背景

  建成6.8万处供水工程 解决1100万居民饮水问题

  在8月16日专门召开市、区县、乡镇参加的全市抗旱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马正其再次强调,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群众有水喝。供水水源不足的地区,可暂停或限制洗车、洗浴等高耗水服务业和工业供水,决不允出现“水荒”。

  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何胜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385亿元,是“十五”期的2.5倍,开工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24处,建成了松溉、铜罐驿两大提水工程;基本完成22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成各类供水工程6.8万处,解决了1100万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灌区和农业灌溉工程。对此次伏旱天气带来的灾害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全市未出现大范围的严重旱灾,受灾情况仅为2006年的十分之一。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确保”抗旱工作目标和水利部门抗旱保供水“三个确保”目标。

  防火护林

  局部旱情超过2006年

  今年森林火灾少85起

  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介绍,今年重庆遭遇自1951年以来最热夏天,受冬春连旱和高温的影响,全市干旱程度与2006年持平,局部地区超过了2006年。在高温伏旱期间,国家防火办就向重庆连续发出了7期高森林火险警报,全市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但通过全市各区县、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今年森林火灾的面积及造成的损失等,却较2006年显著降低。”张洪称。根据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今,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156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106起,较大森林火灾50起,过火面积632.96公顷,受害森林面积210.93公顷。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森林火灾总数较2006年同期减少85起,降幅为35.3%;过火面积减少1194.34公顷,降幅为65.4%;受害森林面积减少453.37公顷,降幅为68.2%,成绩显著。

  相关背景

  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 护林人员24小时值勤

  张洪表示,2011年的森林防火工作取得如此进步,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民与防火工作者的密切配合分不开。市政府不仅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重点民生工作,还切实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在南山、缙云山等地建立防火检查站,护林人员24小时轮班值勤,部分工作人员还深入基层做好护林工作。为了高效做好火灾扑救工作,重庆还首次引进森林防火飞机,同时,引进具有高科技的水棒等灭火配置,有效克服消防工作者的工作困难。

  气候条件好转后,全市下一步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加强防控措施,特别是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针对性地在林区重点区域、重要设施周边开设防火隔离带、修建森林防火水池,进一步提高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张洪说。

  提高谷价

  与往年产量基本持平

  种植户今年仍有钱赚

  虽是大旱之年,但綦江县横山镇堰坝村靠着周边的水库和几口较大的山坪塘,依然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村民叶含平家今年种了7亩水稻,预计能够收获稻谷近6000斤,与往年产量基本持平。前几天,一条关于稻谷涨价的好消息也传到了叶含平的耳朵里:在横山镇,新上市的普通稻谷收购价已经较去年的150元/100斤提高到了180元/100斤。叶含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卖3000斤稻谷收入就达5400多元,再加上国家发放的种粮直补款,收入较去年同比大幅增长。

  “横山大米远近有名,到底怎样才能让种植户有钱赚?”就记者的这个疑问,堰坝村党支部书记叶飞给了解答。叶飞介绍,去年,通过对横山优质大米进行包装,5公斤礼品装的横山大米价格卖到了88元。可由于市场没有得到拓展,销量并不太好。“今年我们要通过横山优质大米协会,在主城和綦江县城各大超市进一步推广我们的这个品牌,争取让种植户更多受益。”叶飞表示。

  此外,村里今年将进一步引进外地业主,到村里流转土地搞高山蔬菜种植。叶飞说,这能给村民带来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更重要的是借此能够改变村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引导他们在稻田闲置期间再种植一季蔬菜或其他作物、增加收入。

  相关背景

  加大晚秋粮食生产 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

  市农委副主任高兴明介绍,受严重旱情影响,重庆今年秋粮生产略有减产。重庆将加大晚秋粮食生产工作力度,力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保障大旱之年粮食不减产。

  高兴明说,旱情高峰时期,重庆有29个区县受旱,农作物受旱面积增至280万亩,其中重旱75.5万亩,干枯21.3万亩。因灾绝收农作物27.7万亩,至少损失粮食39.9万吨。高兴明表示,重庆将针对部分地区受旱严重的情况,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整合抗旱救灾资金,把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灾区农业抗旱和晚秋生产上,力争实现“灾害损失灾后补、大春损失晚秋补”。同时,市农业部门还在受灾区县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覆盖保墒、根外喷施及抗旱剂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抗旱增产措施,稳定粮食产量。

  高兴明说,今年市农业部门在适度减少再生稻种植面积的同时,增加秋马铃薯、秋荞等作物面积,因地制宜发展秋玉米、秋大豆、再生高粱,努力完成晚秋作物500万亩任务。据市农委组织的10个技术指导组反馈的情况分析,目前重庆各地晚秋作物长势较好,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可以做到增产。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2011年10月8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