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妃水冢

荷叶田田

湖荡码头

咫尺往来,皆须舟楫
记者 胡争上 文/图 提到水乡,会想到江南,会想到周庄。锦溪与周庄比邻,都属江苏苏州昆山市,两镇相距仅7公里。
古镇慢游
昆山锦溪明镜荡水利风景区包括明镜荡、陈墓荡、长白荡、汪洋湖四个自然湖泊和锦溪古镇。相传南宋建都临安,宋孝宗宠妃陈妃病殁水葬于此,锦溪改名陈墓达830年,1993年恢复锦溪古名。
江南的美,莫过江南的水。古镇水天一色,水巷街市坐落陈墓荡沿岸,如浮在水面。“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沈从文喻此地为“睡梦中的少女”,刘海粟赞誉是“江南之最”。游人或乘船,或漫步,穿过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处处可以感受到有着两千余年历史文化蕴积的水乡神韵。这里自古有锦溪渔唱、陈妃水冢、莲池结社、通神御院、樵楼鼓声、古井风亭、福寿残碑和石音客帆等锦溪八景,是国家4A级景区。
景区有内河古水道、祝甸村古窑址群、文昌阁、十眼长桥、天水桥等景观。祝甸村古窑址群完整保留了清代至民国时期古窑12座以及80年代建造的7座新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河古水道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原建于通神道院,清乾隆三十八年移建至莲池禅院内;古桥中的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始建于明永乐五年,是锦溪保存最完整的古桥。
锦溪素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之说,在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古桥36座,远远超过水城苏州的桥梁密度。著名的十眼长桥建于明代,与古莲池、文星阁、长堤回廊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风格各异的古桥梁,镌刻精巧的碑记、柱联,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
这里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除首创国内唯一的“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外,先后推出了华东第一古董博物馆、中国陶都紫砂博物馆、中华历代钱币珍藏馆、华夏奇石馆、华夏天文馆等13家民间博物馆。而民间说唱艺术丝弦宣卷,2009年被江苏省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岸慢跑
昆山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乘动车至上海仅需18分钟,连续9年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名。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昆山这座依水而居的城市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更多要求。市委、市政府以水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力求实现水利风景资源的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适度利用和持续发展。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深度挖掘本土水利文化,创造水利旅游新亮点,拓宽水利的社会服务功能,确立多目标融合发展模式,推进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
锦溪镇河道纵横,湖荡交错,是太湖下游典型的水乡泽国。2012年,昆山市开始实施“南部水乡岸线综合整治工程”,打造锦溪明镜荡水利风景区,把水乡延展放大。工程总投资15亿元,近期(2012—2015年)投资3.1亿元。工程包括堤防、口门建筑物、堤顶防汛公路、桥梁、景观绿化、入湖河道整治等。
水利风景区以昆山南部水乡岸线整治工程为依托,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0.78平方公里。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代表,景区四大自然湖泊有着丰富的水体资源,且都兼具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局部气候等自然功能。
明镜荡位于镇西北角,湖泊面积约2.99平方公里,水面倒影与周边自然景色融合,宛若浓妆淡抹的水彩画;长白荡居镇西南角,面积约4.30平方公里,兼有排涝、灌溉、调蓄等功能。沿岸分布着农田、菜地、鱼塘以及村庄,湖内的全天然养殖方式,带动了周边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汪洋湖面积1.79平方公里,北由陈墓港直通陈墓荡,东西两面紧接淀山湖、长白荡,具备良好的水体交换条件;陈墓荡面积1.70平方公里,兼具航运、养殖、景观、防洪等功能,北岸紧邻锦溪镇,东有倚林佳园、枫丹御园等大片居民小区,沿岸配有绿地公园,属小型综合性功能湖泊。
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完工,三期接近完工。南部水乡湖泊群岸线基本贯通,沿线绿化带、湿地、公园、文物古迹、休闲观光设施、娱乐场所也配套到位。游人在古镇水道转悠后,再来到湖岸,天空辽阔,湖水浩渺,可以慢跑,可以放舟。这里堤防建设生态化,水利工程景观化,景观环境原真化,初步形成了开放式的水利风景区域。
景区慢生活
昆山治水历史悠久,历史上,祖冲之、郏亶父子、林则徐等名人都在此留下过治水佳话。以祖冲之为代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抵御旱涝灾害,发明农具水碓磨、“千里船”等,在昆山治水史上提出许多重要理论和方略。
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水利部门依托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河湖生态区、滨水观光区、湿地休闲区、水利文化和科技教育基地等,形成开放式的以慢游、休闲、观光为主的水利风景区。
当地领导介绍,综合考虑明镜荡水利风景区内各湖泊和水系分布,未来明镜荡水利风景区将形成“一心一廊五区”星座式联动布局。
一心,指旺家湾中心接待区,依托旺家湾有利地形和位置,具有交通接驳、游客服务、科普宣传等功能,是整个景区核心接待区域。
一廊,指环湖生态绿廊,北起锦溪镇3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南至祝甸村,依托沿岸堤圩,以“乡村、慢游、生态”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环湖生态绿廊。
五区,指锦溪文化游览区、陈墓荡水上休闲区、长白荡生态度假区、明镜荡乡村慢游区和汪洋湖生态保育区。
锦溪文化游览区,依托锦溪古镇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浓缩锦溪千年文化精华,将古镇文化与水利文化有效融合。
陈墓荡水上休闲区,集水上游览、商务会议、休闲居住、餐饮养生于一体。
长白荡生态度假区,沿长白荡大堤,丰富生态修复与理水功能,建设朱浜水利文化公园和祝甸古窑遗址公园。
明镜荡乡村慢游区,紧靠锦溪镇3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沿岸建设慢行廊道,以“乡村慢游”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慢游带。
汪洋湖生态保育区,对区域内资源进行保护,规划森林公园、湿地滩涂等具有生态修复作用的区域性景观。
近期,水利风景区正重点开发三个项目。
旺家湾位处风景区中心,连通明镜荡与长白荡,与陈墓荡隔水相望。项目包括水利文化展示馆、祖公碓地标景观、皮划艇水上运动基地等。
水利文化展示馆,通过对江南水利史的挖掘,展示江南地区的生态治水理念与传统,集中对祖冲之、郏亶父子等治水理念以及吴越撩浅军、宋代水利大会等水利文化进行生动展示。祖公碓阵,在旺家湾水面集中设立、规模化展示,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体验性的水利工程景观,将这一中国传统水利景观符号化,成为江南水乡的典型景观标志。皮划艇运动基地,充分利用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合作关系及水上皮划艇运动的历史,设立具有一流水准的水上运动皮划艇运动基地,带动相关水上运动开展,建成中国皮划艇运动的重要基地。
长白荡为水利风景区的中心湖泊,沿线集中了大量水工程与人文景观,重点项目包括祝甸村古窑遗址公园、祝甸乡村生态度假基地、湿地公园等。
在保护基础上,申请设立遗址公园,对园内12座古窑进行保护性开发,对砖窑文化进行集中展示,对水岸进行景观整治,让游客深度体验砖窑产业。依托古窑遗址公园,对祝甸滨水古村落进行开发,进行环境整治,建设集养生度假、原乡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慢生活基地。
湿地公园位处锦溪古镇南侧,主体范围包括长白荡以及湖滨带区域。锦溪环湖生态绿廊长约30公里,规划选取长白荡西线与明镜荡北岸,长约6公里,重点项目包括郏公堤、水乡田园大地景观等。
郏公堤,将昆山水利学家郏氏父子的事迹移植于此,命名长白荡、明镜荡堤岸为郏公堤,沿岸引入昆山水利文化资源,布置景观,设立休闲游憩点,主要有千里船、水利厅、治水亭、理水阁、撩浅军水利文化墙等。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滨水一线大量种植油菜花等水乡特有植物,用水道将土地分割成垛田,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大地景观。
如今,景区道路框架不断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全面升级,古镇核心区内实行绿色交通,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区内供水、供电、消防、绿化系统工程完善,邮电、银行、酒店、宾馆、星级公厕等配套设施俱全,警务、安全、卫生、旅监、医疗各部门到位,可确保景区环境秩序与居民、旅客安全。
锦溪,湖荡无边,古镇温情,长堤幽静,大地景观,广场有民俗表演,街区有南宋特色,人们来到这里,已不满足在粉墙黛瓦、水街水巷徘徊,他们更希望在水岸绿堤的河湖渔村住下来,看日升日落,听渔舟唱晚,创作创意,休闲养性。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