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州区:安全饮水重长效
□特约记者 廖中顺
近年来,重庆开州区把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摆在突出位置,积极破解难题,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实现了“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管”。2021年,开州区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探索多种管护模式,解决“有人管”
“由于地理条件局限,开州区建成了大大小小农村供水工程1万余处,其中千吨万人及以上的规模化供水工程44处。”开州区水利局副局长周军介绍,目前全区初步形成场镇以集中供水为主,农村以集中式和小型分散式供水为主的村镇供水格局。场集镇供水工程全部由区管国企清泉水务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由外聘企业或协会管理。临江镇通过成立重庆市开州区明泉自来水有限公司来管理新华水厂、垭口水厂两处跨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覆盖10个村约3万人;长沙镇通过采取招标的方式,外聘重庆市万州区龙驹自来水有限公司来管理狮子村集中供水工程,效果十分明显。
近日记者在该区镇安镇辽叶村看到,该村用水户协会建立“民主定价、邀标管护、保底收费、提取公积、小灾自救、大灾公助”的用水制度,统一水价标准,生活用水水价3元/吨、商业等用水5-8元/吨,管道维护费60元/户,实现“以水养水”。
周军说,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管护在运行中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开州区采取“城乡统筹、以大带小、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统一运营管理,推进农村供水城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分散式供水工程多为蓄水池、水窖等形式,大多由受益村农户自行管理。
多元化投入,解决“有钱管”
开州区多渠道整合资金,用于农村供水工程资金投入。在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政府每年仍然安排200万元财政定额补助基金,统筹解决农村部分高扬程、长管网、运行管护困难的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问题。去年落实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512万元,解决792处集中供水工程运行问题、保障77万人供水安全;落实资金829万元,及时恢复23个镇乡街道共363处洪毁供水设施,保障16万人饮水问题。坚持水费应收尽收。把水费收缴作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高效和可持续运行的基础。重点在明确水价标准、统一安装计量设施、提高水费收缴率等重点环节上下功夫。目前,赵家清桥村、敦好水田村、镇安辽叶村、义和相辞村等均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90%以上。
完善体制机制,解决“有制度管”
“开州北部山区属喀斯特地貌,主要以分散式取水为主,有的甚至直接饮用山泉水、溪沟水。”河堰镇水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由于水源条件限制、运行成本较高,加之夏季休闲避暑人群集中,用水十分紧张,该镇创新管理机制,公开选聘能人管理1处规模化水厂和2处千人以上水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供水收费,实行目标管理,镇政府每年拿出5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予以考核补助,有效解决了用水矛盾。
开州区现有村镇集中供水工程3049处、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6993处,千人以下小型供水工程占比达97%。由于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绝大部分位于山区地段,环境条件差,加之常年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工程管理难度大,日常运行维护面临极大压力。
为有效解决运行管理问题,开州区先后印发了《开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开州区“饮水安全”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责任、设施建设、水质监管、运营管理、有偿用水、运行管护激励等方面加强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纳入区级财政年度预算,近三年共筹措维修养护资金11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高扬程、长距离供水管网等日常运行困难的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补助,确保已成饮水工程正常运行。同时,全区建立了由区疾控中心监督监测、区水质监测中心抽检巡检、500吨及以上规模集中供水工程水质自检的三级农村供水水质监测管理体系,有效确保了供用水水质达标。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8月9日
作者:廖中顺
见习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