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广西

水润田畴 春满八桂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力做好春灌保供水工作

发表时间:2024-04-09

清平水库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本报记者 骆远柱 文/图

  春来万物生,灌溉正当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水利部门提前部署,兴水利、除病险、科学调度用水,从建、管、调、用各个环节发力,采取“蓄、引、拦、提”等有效措施,全力做好春灌保供水工作,努力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最大限度保证春耕生产用水需求,为实现粮食丰产丰收、兜牢粮食安全底线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蓄水供水足 春灌不误时

  自宾阳县清平灌区提闸放水后,该县清平水利工程服务站巡查员的巡渠频率就调整为每日一次。“集中用水期间,更要保证水利设施运行安全畅通。我们每天根据下游各片区的用水量、降雨情况来调整放水量。”服务站站长周妙玲说。

  清平水库是宾阳县清平灌区的骨干水源工程,清平灌区的灌溉范围包括新桥、宾州、武陵、大桥、邹圩、思陇5个乡镇,有效灌溉面积16.5万亩。

  春耕备耕之际,正是农业用水的关键时期。清平灌区提前对涉及春灌的水利工程、引水设施进行抢修维修和养护,做好灌区春灌用水分析和灌溉调度计划,加强用水管理与监督,做好调水、配水、接水协调和服务工作。

  宾阳县今年春季天气暖和,清平水库已于3月20日开始提闸放水,日均放水量约60万立方米,截至4月1日,累计放水901万立方米。

  在宾阳县新桥镇新桥社区居民黄东永承包的40亩水田里,耙田、耕地、抛秧、插秧……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今年放水比往年早了10天。放水早,早稻耙地、抛秧都比往年快,为晚稻的生长提供了更充裕的养分,有助于提高产量,增加收入。”黄东永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广西水利部门统筹做好防汛和抗旱工作,实施科学调度,算好用水细账,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建立月统计调度机制,动态跟踪、分析全自治区水库供水保障能力,为水库调度蓄泄、防汛抗旱提供决策依据。截至目前,全自治区有灌溉和供水任务的水库有效蓄水量43.26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8.77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均值多6.53亿立方米,可保今春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无忧。

  实干争春早 下好“先手棋”

  六陈灌区是广西主要粮食高产区和经济作物区之一,也是平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基地。灌区内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黄豆等。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3.82万亩,其中耕地18.28万亩。

  “今年我们提前半个月放水,根据每个乡镇、每个村反映上来的数据进行调度,先急后缓,错峰供水,保证每个灌片在春灌期间有水可用。”六陈水库管理处主任朱永照介绍,管理处早在1月份就着手做好灌排渠系和建筑物检查维修,完成渠道清淤疏浚3公里,为春灌放水工作做好准备。截至目前,六陈水库已放水1283万立方米,为23.2万亩作物提供灌溉用水保障。

  为了做到“有水放得出,处处灌得到”。今年以来,全自治区各级水利部门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组织各灌区开展春检春修,对灌排渠系、机电设备和建筑物,尤其是骨干输水工程进行巡检、维修,及早完成灌区骨干和田间灌排渠系的清淤、清障,提升灌排保障能力。

  同时,各级水利部门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墒情,会同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分析研判来水、需水、供水形势。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加强水库、河道等水源供水与灌区用水的协调,合理调配现有水源,最大程度提高灌溉水源保证率。

  为了提高灌溉效率,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农业节水,通过优化灌溉用水计划、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等,坚决遏制“大水漫灌”现象,切实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春水润田畴 绘就好“丰”景

  在平南县泰禾稻米产业示范区耙好的水田里,插秧的农户们一字排开,左手一把青秧,右手接二连三把秧苗插进田里。“我们示范区种的都是富硒稻,对水的需求非常大。近些年用水方便了,生态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300亩,产量也由原来的五六百斤提高到现在的900~950斤,今年目标是突破1000斤。”平南县平南街道遥望村良村屯种粮大户梁勋日说。

  良村屯位于平南县官成水库灌区内。近年来,平南县指导良村屯采取“水利+特色产业”运行机制,以政府引导与社会投入、群众参与相结合,山塘清淤与土地整治相结合等方式,解决山塘淤积、渠道不畅等问题,全面提升农业水利灌溉能力,实现了路成网、水成行的农业水利设施格局,灌溉效率由68%提高到85%,让原来无法耕种的大片土地变为良田。

  凭借村里充足的灌溉水源优势,在外求学多年的梁勋日返乡当起“新农民”,与父亲共同创业,成立了平南县第一家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带领乡亲们种粮致富。

  农田畅饮“丰收水”,农民种粮添底气。大中型灌区是粮食生产的主战场,现代化改造让老灌区焕发新生机。2023年全自治区实施的20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进度,部分骨干渠段已完成建设,目前已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1.33万亩,将在今年春灌中发挥效益。据悉,近10年,广西下达资金52.26亿元(含增发国债资金15.12亿元),相继实施了10个大型灌区和82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24提高到0.525。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4月9日

作者:骆远柱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两江多库 水脉相连

广西强化水库运行管理确保度汛安全

广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显成效

数字孪生漓江建设先行先试通过验收

广西钦州市:“四个持续”管护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