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厚碧,现年54岁,是麻栗坡县铁厂乡董渡村草果山村民小组人,麻栗坡绿龙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早年外出从事矿业采选走上了致富路。后来倾其所有,投入巨资在家乡发展红豆杉、重楼等名贵药材种植,带动乡亲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在铁厂乡的红豆杉基地,我们见到了他。一件普通的浅蓝色上衣,挽着袖子,一条略显宽大的涤纶裤子,踩着胶鞋。头发开始泛白,神态憨厚淳朴,典型的庄稼人朴实的面容,眼光安静、平和、亲切,透彻得直照到人心里。多数时候,他笑脸盈盈,谁都可以和他攀谈,完全没有距离感,感觉不到这是个身家几亿的老板。在基地,我们一群人围着他,愉快的交谈起来。对于我们的一切问题,他都答得认认真真。
我们:您以前是在外面做生意?
冉总:对,以前是在广西,30岁就出去了,去广西打工,做的是采矿。
我们:怎么会想到回家乡来做这件事情?
冉总:我们出去的时候是家乡没有土地种才出去,这个地方以前太贫困了,(现在)就回来带动带动这些父老乡亲吧。(笑)
我们:那您当时是怎么想到这个项目思路的?
冉总:项目嘛,开始不是搞什么三农大规划,成立合作社嘛,习主席上台后,(国家有政策),我就说下来搞这个。因为这里原来种粮食不够吃啊,种一年粮食刚够吃几个月就没有了。
我们:原来这里种什么?
冉总:种玉米。这个地方也只有种这些经济价值高一点的(作物)嘛,土地太少了。我们以前是1亩土地1家人。
我们:您现在投资了多少?
冉总:1.8亿多,正式启动是2012年底。
我们:全部用的是个人资金?
冉总:对。(笑)
我们:当时自己心里面是种什么想法?
冉总:就是来带动下这里的父老乡亲吧,是抱着这个态度来的。(笑)
我们:目前来说的话还要过五六年才能见到经济效益?
冉总:对。像这种重楼嘛,就是五年就可以采挖了。这个滇重楼分24种品种,这种苗是季节到了,要倒苗,明年开春又发芽。
我们:你们这个跟云南白药签了合同,是已经有一部分收入了?
冉总:现在还没有,合同约定是五年之后的。跟他签了1500亩的。现在滇重楼已经种了1000多亩了,还差200多亩,现在下面还在种。就是要种到1500亩嘛,要完成这个任务(笑)。
我们:咱这个合作社是几个村一起?
冉总:可能有20几个村了吧(笑)。但有的不多。有的村可能20、30户(参加),大的有90 多户。一个乡,两三个村公所的。
我们:再过五六年,那您快60 了。
冉总:60了,要60才看得见效益。(笑)
我们:在昆明还有产业的吗?
冉总:没有产业了,现在呢这个资金还是有点问题。原来是在昆明开小贷公司,已经注销了。小贷公司把钱放到房地产去,现在这个房地产公司全部倒闭了。(笑)所以这个资金还是有点出问题。因为当时没想到这个钱收不回来。现在基本上都是变成不良的了,这个资金。(笑)
我们:您的钱都变成了这山上一棵棵树,一株株苗。有没有考虑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冉总:这个现在难咯,现在这个药材,包括重楼啊,好多药厂都没有钱来收,资金都短缺。它的价虽然没掉,但是它的销路不是那么快,不像往年那么快。
我们:您成立这个基地,投入主要是哪些方面?
冉总:主要一个是买种苗,一个是人工,因为这个地方,你们都看到了,人工需要太多了,比在其他地方投入多多了。在其他地方一个人可以搞一亩地,在这里要两三个人。
我们:跟是山区有关系?
冉总:对,这个地不规则。
我们:还有一些基础设施?我们看您水利上的投入也很大?
冉总:水利上的投入可能差不多千把万。
我们:因为基地也修了一些路是吗?
冉总:对,修路可能投入一千多万了。
冉总:还有这个人工工资,工资可能到现在基本(发了)4000万了。
我们:每个月得支出去多少?
冉总:每个月平均100万,差不多500个工人。(笑)
我们:之前这些个村子的年轻人都是做什么?
冉总:劳动力强的都是外出打工,不过现在还是回来了。现在搞这个农村合作社是对的。因为现在好多农民工返乡了,特别这段时间。现在外面没有工做了,就回来,回来就到这里来打工。如果没有这个合作社,这个地方啊,这里是边疆嘛,前面就是越南,有好多读书还是成问题。特别是像这个假期嘛,好多(孩子)都来打工,都是说没有学费啦,小孩读书,出去外面找不到钱。就这段(时间)人多,一天500多工人。(笑)
我们:您在这里,亲人都在这边?孩子呢?
冉总:我孩子在文山,孩子都大了。
我们:您对这个产业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冉总:未来就是说把它发展好嘛,像红豆杉这种东西,你说要回成本肯定是很难,自己出去打拼了,得到一定的收入,只能说回馈社会啊,回馈大自然啦。(笑)
我们:那未来呢,五六年之后呢?
冉总:五六年之后就是靠这个滇重楼,来养这批树(红豆杉)。
我们:红豆杉不产生效益吗?
冉总:红豆杉产生效益,效益是下一代的事了。(笑)
我们:就是它十年树种长大了之后还是不行?
冉总:还是不行,它这个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嘛,但是一般种下去很难砍了。但是你砍它这个木材也是名贵木材。它以前可以提炼这个紫杉醇嘛,但现在这个紫杉醇人工合成已经出来了,但是(红豆杉木材)还是很名贵的。这个人工合成紫杉醇一出来,用红豆杉来提成本就大了,这个就掉价了。紫杉醇原来是300多万一公斤,现在才20、30万,也就无法提了。
我们:可是您主要种植的是红豆杉呀,但是您不靠它产生效益?
冉总:用这个重楼五六年过去后就可以支撑这个(红豆杉)了,就可以周转了。(笑)
我们:您这是留下一片绿荫给后代。(笑)
冉总:对对对。
我们:基本上已经是报着不求回报了
冉总:(笑,点头)红豆杉它要成材可能是在30多年50年左右吧。原来是提炼紫杉醇,紫杉醇是这个抗癌的药品嘛,但现在人工合成的出来了,价格就下降了。
我们:您这个合作社是这一片区域最大的吧?
冉总:最大的咯,滇重楼种植是,其他省没有考察过,在云南省云南白药厂在这里搞得是最大的。我们这个合作社种植的(滇重楼)是最大的基地,也是种得最好的吧应该。(笑)
我们:您现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冉总: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个资金嘛,搞这个种植就怕资金链断,资金链断了就很麻烦(笑)
我们:如果有政策的话,您最希望出些什么政策?
冉总:可能就是说,一个是像我们搞合作社,搞这个种植啊,主要是该办的证(能够办下来),希望就是有个证嘛,有证的话就有个保证嘛,资金短缺的时候能够贷到款嘛,这就不错了。(笑)
我们:现在是还没有贷过款?
冉总:没有。因为像我们种的这个红豆杉这个林木权证都没有办,你就贷不到款。要去办一个林木权证,然后在州林业局这些它还是有支持的。政府可以帮你贴息啊,意思就是无息贷款。
我们:那您现在这个林业权证还没有办下来?
冉总:还没有办。因为麻栗坡从来没办过这方面的。(笑)
我们:那您现在这个地是跟百姓租的?
冉总:租的。
我们:那林业权证要怎样才能办下来?
冉总:是林业局吧,这个叫林木权证,意思是说我租了60年,到60年以后,办这个证是办地表上的东西,60年后土地还是退还。下一步可能州里面要在想办法办(林木权证),不然这个项目有点难支撑。(笑)
我们:另外还看到您这里架设很多节水的喷灌设施?
冉总:喷灌设施是水利这块,投入了5、6百万吧,但是现在还不够,还要投资1、2百万,这一片这里的管子现在是借人家寨子里的,就是村里面这个人畜饮水工程的水管,有时人家有意见,(笑)这个先应急一下。其他的片区都全部架好了,就是这个片区还没有架。
我们:现在我们这个州县领导来这里视察过吗?表示过要给予什么支持吗?
冉总:来过,州委书记都来过了,表示过啊,说要(给方案)给省水利厅吧,方案已经给过去了,已经有两年了吧。
我们:您当时提的是什么方案?
冉总:当时提的就是这个基地里的水利项目,当时应该是县里面吧,已经全部规划过了。
我们:是什么节水灌溉的示范园一类的?
冉总:恩,原来他们是叫我自己先出钱搞,现在自己已经搞了70、80%了。
我们:您那个喷灌设施架设的原因是?是这个树种需要这样,还是因为缺水?
冉总:缺水嘛,节省人力,太多了人工浇水浇不过来。(笑)
我们:我们这个红豆杉接下来每年还要投入多少?
冉总:整个一年,现在不买种子了,光人工和肥料这块一年要投资1500-1600万。红豆杉大概1000万,重楼大概5、6百万。
我们:您这个项目乡亲们是不是很欢迎?
冉总:大部分欢迎,但是少部分是眼红啦(笑)。
我们:那是他们没看明白(笑)。
冉总:这里老百姓素质低嘛,他说你在这里种这么多开这么多路你做什么,你不(如)一年一家给我们几万几十万好。(笑)
我们:那他们现在收入已经高多了,来您这里打工?
冉总:高多咯,现在像这么贫困的寨子啊,这里的投入光工钱这块差不多4000万了。他们出租土地有收入,来这里做工也有收入。工资这块过两年可能少一点,但是不会少于1000万。种植完了会少一些,但不会少太多。可能少10%左右。
我们:那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还是比重少一些?
冉总:基础项目投资应该投资出去2000多万吧,光租地就是一大笔费用。它是十年以内是付地租,十年以后在原来的基础上一亩地增加多少钱,他不愿要地租可以参加分成,给他入股。
我们:每年都要给租金?
冉总:恩,每年给。
我们:刚刚听乡长说您每次都亲自来基地,每次都上来?
冉总:天天都在这里嘛,因为起码还要三年的时间,要全部理顺啦,然后自己就可以出去,让他们来管理这些。因为重楼的种植现在没有成熟的技术,就是靠自己摸索。整个重楼种植的基地都没有成熟的技术,因为重楼种植是这几年起来的嘛,它非常的难种。
我们:当时您是怎么想到种这个的?
冉总:什么事情,只要爱去钻,还是能成功的嘛(笑)。只要功夫下到位。(笑)我们失败好几次了这个重楼,现在这个技术基本掌握好了。因为整个云南嘛,就是白药厂(在研究),白药厂培育这个重楼已经是第十四年,它去年成功了,去年基本上整套技术出来了,不过它种的可能只有不到30亩,他们投资了6000多万。(笑)
我们:像您这属于大企业家了,(笑)您的企业有什么企业信条或者企业文化吗?您自己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冉总:唉,我们以前这里就是饭不够吃嘛,才出去打工,打工嘛就是你做得老实一点老板就(让你)管工嘛,自己就慢慢学会了嘛(笑)。人主要就是要勤快嘛,要有实干嘛,像我们去广西(打工),也没有亲戚没有关系,就是靠自己咯(笑)。
我们:您对孩子是怎么期望他们的?
冉总:孩子嘛,靠他自己嘛,你去说也说不了那么多啦。(笑)
我们:四川重庆那边好多人到山上挖重楼,把山挖了个遍。
冉总:对,我们这里有一些品种就是从四川过来。四川那边最好的品种叫奇异一枝花,这个叫滇重楼。药效差不多。滇重楼在云南、四川、贵州就有这个。其他地方像湖南湖北的含这个药的成分很少。滇重楼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个药还是比较好,止血它是最好的,云南白药里面大部分成分都是重楼。(笑)
现在主要用到的是这个杆和下面的块茎,种子因为太少了,还没有研究来提炼里面的成分。现在倒苗,明年开春又全部长起来。看这个又要重新出(芽)来了。这个重楼是很难种的,不管你种大种小,它是5年到7年(才能成熟)。用这个种子(来发芽)有的就是9到10年。用这个块茎的话,5到7年就可以有收入。这个块茎有的有1公斤多两公斤。(笑)
我们:您这个基地涉及20多个村,管理起来是不是不便?
冉总:分了五个片区,每个片区要一个负责人。
我们:您每天都要在这五个片区上走?
冉总:对,一天开车都转不过来,两三天才轮(看)完一次。
我们:您站在这个高地上,看着这万亩林场,什么感受?
冉总:这个,反正有忧有喜咯(笑),长好了肯定心情就好嘛,有时就是肯定还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有时特别是干水啊,你看到这个苗干枯了没有水来浇了肯定心情就差一点了(笑)。红豆杉那边好一点,现在主要操心的是这个重楼。因为这个重楼的技术太难了,要把这个技术搞懂,我们现在已经是第三年了,然后我们的资金还算充足的,连续做试验,做了好多次试验了。总算是长起来了。
我们:应该说您是很富有的人。
冉总:(笑)没有没有。
我们:您这个衣着还是很简朴啊。(笑)
冉总:本来就是农民嘛。(笑)
后记:应该说冉总不是一个健谈的访谈对象,很多问题他都是简短的作答,谈到奉献都是轻描淡写,只有在谈到有关种植的技术问题时,话稍微长一些。他脸上始终保持的微笑有时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件多么简单的事情。在谈到最困难的问题时,他也总是笑得爽朗。一旁的乡长跟我们说,冉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是这样,在这些基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农民,无私、乐观、坚韧、谦虚,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祝福冉总,祝愿他的基地发展越来越好,祝愿满山的红豆杉茁壮成长,祝愿乡亲们的生活也如这红豆杉一样,越来越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