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看点

司马迁与《河渠书》

发表时间:2020-09-17

太史公祠 郭宗义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意为司马迁生在龙门(韩城旧称),曾在龙门山南麓耕田放牧。司马迁祠墓就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东望滔滔黄河,西枕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山环水抱,气象万千。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许多关于水利的记述,其中《河渠书》专篇记载水利,是我国第一部水利专史。司马迁阅读了大量史料,且实地考证(《河渠书》:“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按事实直录,因此《河渠书》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河渠书》全文1651字。它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时代黄河瓠子堵口共两千多年间我国重要的江河水利建设史实。按河名(或地名)可考的约为25事;依工程技术分类,计有防洪6事,漕运3事, 灌溉13事,漕运兼灌溉3事。

  司马迁在《河渠书》中创造了“水利”一词,“自是(指瓠子堵口)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明确赋予“水利”一词以治水、导河、修渠等专业性质,而且将漕运、灌溉一一纳入水利之中,从而区别于先秦所谓“利在水”或“取水利”等专指水产捕捞或取地下水之利的窄狭范畴。此后,“水利”一词约定成俗,沿袭至今,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命名奠定了科学基础。另外,被后人普遍引用的著名警句“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是司马迁对水利水害两方面的深刻认识。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司马迁与“瓠子堵口”

黄委机关荣获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称号

加快配套体系建设 推进流域系统治理

黄河流域进入春灌用水高峰期 黄委调度骨干水库保障春灌供水

黑河干流实施2024年度春季集中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