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韩其英:我有一个好哥哥
□刘作忠
韩其英是韩其为院士的胞妹。她回忆:韩家虽是松滋望族,然而至韩其为兄妹童年时,祖父早逝,父亲远赴重庆谋生,兄妹俩全赖奶奶和母亲抚养成人。
“哥哥从小沉默寡言,见生人就脸红,读书很用功,在韩氏孙子辈中一直是出类拔萃的。哥哥小学毕业考入县立初级中学,那是当时全县仅有的两所公立中学之一。他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听说校长经常表扬他!”
家中最艰难时期,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韩其英辍学了,和母亲住在一间破草棚里,每天上山砍柴,艰难度日。当时正在沙市水文站工作的哥哥获知后,每月十几块钱月薪,除了留一点作为基本生活费外,其余全部供妹妹读书。在哥哥的全力资助下,韩其英先后读完小学、初中,接着考入宜昌护士学校。这期间,哥哥尽管收入微薄,仍然节衣缩食,供韩其英上学,还不时到学校探望她。寝室的同学都被韩其为兄妹间的至爱亲情感动。每次哥哥去看她时,同学们都非常热情地与哥哥交谈,大家都叫他哥哥。为了供养韩其英读书,韩其为直拖到30多岁才结婚!
谈到哥哥的工作和学习,韩其英赞叹不已!她说:“他一个初中生,获得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实在不易。每次去看他,他不是在看书,就是在计算数学公式。每次见面,他总是给我讲述华罗庚等古今圣贤苦学成才的故事,勉励我勤奋努力,报效国家。哥哥对工作也是任劳任怨,领导和同事都很喜欢他。在他的桌上、床上、箱子里不时可见印有‘奖给先进工作者’‘奖给劳动模范’的奖状,以及茶杯、脸盆、汗衫、笔记本等奖品。有一年,他将一支获奖的博士牌铱金笔寄给我。当时这种笔极为珍贵,我如获至宝。”
韩其为还是个大孝子。改革开放后,他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改善后,专门把母亲接到他北京的家中侍奉。后来见哥嫂太忙,韩其英就把母亲接到她家,哥嫂不时抽空前来探望,或不时寄钱寄物,直到母亲仙逝。
在最艰苦的时期,一位乡邻给韩其为生病的母亲许多关照,韩其为一直念念不忘。母亲去世那年韩其为回乡,还专门去拜谢这位可敬的乡邻。后来这位乡邻逢人便讲:“韩家公子知恩必报,真是高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月9日
作者:刘作忠
见习编辑:尼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