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多措并举擦亮生态底色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分享到:
2023-01-06
 

  □本报特约记者 刘茂林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湖坵采石场,昔日满目疮痍的山体,如今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衣”,一派生机勃勃。

  湖坵采石场的美丽嬗变,正是青原区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结果。近年来,青原区按照聚焦重点、聚力攻坚、聚集效应的要求,积极做好生态环境损害处置后半篇文章,完成生态环境损害索赔案5件,成功审结了碳汇价值损失刑事附带民事环境公益诉讼案。

  组建“1+5”专班 全面落实责任

  “前些年,部门不配合,线索摸不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推进困难。”聊起过去的工作,青原区生态环境局二级主任科员万炜介绍。

  如何解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共振不力问题?青原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嵩表示:“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统筹整合部门力量,形成生态环境损害索赔合力。”

  青原区紧密结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从方法、路径、抓手上创新,建立“1+5”专班推进机制,由15名县级领导领题担纲、统筹抓总,全区“一盘棋”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1+5”专班就是一个综合协调组,从区“两办”、生态环境、水利、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统筹调度全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五个专班工作组,专班一组、二组、三组负责收集线索;专班四组负责监督执纪问责;专班五组加强与各组沟通联系,实时跟踪反馈,及时处理销号。

  坚持“五个”起底 全面排查线索

  “那一天半夜,我入赣江电鱼。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一上岸就被逮个正着。”青原区天玉镇村民何某兵说。

  “接到群众举报,执法人员就在赣江边蹲守。”吉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青原大队执法人员郭利明介绍:“我们依法对其处罚1.1万元,磋商赔偿鱼苗89.22公斤。”

  为破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收集难题,青原区按照问题起底、责任起底、处置起底、督导起底、全区起底的“五个”起底要求,由区委领导牵头,组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应急、林业等部门成立联合督察组,全方位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进行大摸排。

  同时,通过区委民声通道、“12345”政务服务热线、群众来访等形式,对生态环境损害问题进行再排查,进一步扩大摸排工作半径,确保线索“清仓见底”。2022年,青原区筛查线索65条,发现案件线索3条。

  实行“一案一策” 全面修复生态

  “判处被告人昌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赔偿碳汇价值损失费198元,补种122株湿地松并养护成活。”2021年12月份,青原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碳汇价值损失刑事附带民事环境公益诉讼案。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程度不一、修复难度不同等具体情况,青原区推行“一案一策”工作机制,采取共同磋商、专家评估、司法鉴定、法院判决相结合的索赔办法,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走深走实,确保取得实效。2021年以来,青原区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索偿案5件,涉及渔业、林业、环保等领域。

  开展“八进”活动 全面巩固成果

  “在赣江里电鱼就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仅要罚款,还要赔偿。”2021年11月17日,村民何某兵在赣江增殖放流现场现身说法。

  青原区坚持“一手办案子,一手抓宣传”的原则,充分发挥新媒介作用,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层层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市场、进村组、进家庭“八进”活动,广泛深入宣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和重大意义,努力做到宣传不留死角、意识不留盲区,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扩大巩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成果。

  2022年以来,青原区举办培训班3期,悬挂横幅标语1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100多份,在相关媒体刊发新闻报道6篇。

  青原区水利局局长稂演表示:“青原区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健全制度体系,加大索赔力度,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美丽风光。”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月6日

刘茂林
责任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激活一池水 改变一片山
江西165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建设完工
富水河畔幸福来
乡村山清水秀 文化振兴有方
江西系统提升水利防旱抗旱能力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