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西江:缘何十年一遇水位百年一遇流量?
|
|
2005-07-04 |
“怎么只有十年一遇的水位会搞出百年一遇的流量来呢?太不正常了!”——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6月21日与广东省长黄华华坐镇广东省防总部署指挥抗洪时郑重提出的一道疑问。
的确太不正常了!
正常的江河运动态势应当是水位与流量成正比例的。广东省水利厅一权威专家事后分析道:“水位高流量小说明河床淤积,与之相反的水位低流量大说明河床下切,两种倾向都是不正常的!”
水利技术权威称,上述两种异常倾向对江河堤防构成的威胁是迥然不同的。水位高流量小类型的洪水往往在洪峰到达前就出现漫顶、淹浸、决堤的灾情,“94.6”西江、北江洪水就是这种类型。水位低流量大类型的洪水则洪峰出现前不容易引起足够的重视,待流量加大到一定程度时往往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而且洪峰过后水流牵拉力大,堤围崩决事故高发。“98.6”洪水南海荷村水闸决堤正是发生在洪峰过后退水阶段;“05.6”洪水洪峰过后两天西江的肇庆顶湖沙埔围典水排灌站出险,幸亏抢险及时得当才避免了重蹈“98.6”南海荷村水闸决堤的覆辙。
“05.6”西江洪水属于再典型不过的水位低流量大类型了。记性好的读者一定印象还很深,6月19日多家媒体刊登西江洪水来势猛,上游广西梧州水文站突破警戒线的首篇报道,当时人们是很乐观的,因为广东境内水位还很低。20日多家媒体再报道西江水情复杂,上游暴雨接踵而至洪峰前赴后继,人们依然还没有感觉到情势严峻性,同样是水位不高。21日的报道是西江流域出现约十年一遇洪水;22日的报道口径已经“升级”为二十年一遇洪水急灌西江;23日的媒体提法骤然上升为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袭击西江……可见,对这次西江洪水的暴戾性,起初有些始料不及,直到23日6时许历史最终定格在:洪峰通过西江高要水文站,水位12.68米(十年一遇记录),相应流量56300立方米每秒(超过百年一遇量级),人们才不得不惊叹这种历史罕见的大流量,惊叹这种水位低与流量大的强烈对比,惊叹这种前轻后猛来势汹汹的流域性洪涝。
最近,权威部门对已经过去的“05.6”广东特大洪涝量级作出了科学的定位,以国家重点站为准:西江高要站十年一遇水位,百年一遇流量;北江石角站五年一遇水位,十年一遇流量;西、北江下游三水站、马口站以及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站点百年一遇水位,百年一遇流量。数据显示,西江水位与流量形成的落差实在太大。
然而,掩人耳目的低水位暗藏历史罕见的流量,正呈现了西江“05.6”特大洪涝的暴戾性。直观上看,这次洪涝过程西江水位并不高仅为十年一遇,这只是以珠江基面为起点计算的相对水位;但实质上看,从严重下切的河床算起其绝对水位是肯定不低于百年一遇深度的。水位低的假象,麻痹了人们起初的警惕性。当最终出现563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后,现实才沉重地告诉人们:这是有水文记载以来西江的最高流量记录,比震惊中外的1915年特大洪涝54500立方米每秒的记录还高出1800个流量!堪称历史之最了。
这种巨大的水位与流量之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权威水利专家说:“目前广东境内的江河流向、流态、流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初步调查,变化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14周年了,各地治理水土流失卓有成效,水土不再象改革开放前动脉破裂式的大肆流失了,进入江河的泥土砂石大大减少了,河床从淤塞壅高变成下降。其次,经济建设以破坏健康河流为代价的人类活动如疯狂挖取河砂等行为过于剧烈,导致河床严重下切,河床下切的恶果之一是绝对水位高却显示相对水位低的假象。第三,自从“94.6”西江特大洪水以来,上游广西的水利设施的防御标准大幅度提升,堤防工程的抗洪能力从原先只有10年、20年一遇增加到50年甚至百年一遇,这样一来洪水归槽程度高,在短时间内飞流直下势不可挡,形成了比以往大的流量。上述因素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影响,总的来说是新形势下广东防洪遇到的新问题。
当然,这些仅仅是初步的了解,更技术性的原因、更切实的对策,广东省水利专家正在进行深入的论证和研究。
来源:中国水利网 7月4日
|
|
粤水婷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