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黄河情结
黄河三门峡段 韩琦荣 摄
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滴蓝色的水从天而降,旋即,无数水滴幻化成黄河之水倾泻而下。
黄河之水天上来,气势磅礴,惊艳全场。
这个节目灵感,来自距今约1200年前的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对黄河的描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足以见得,不论是1200年前,还是1200年后。黄河,从古至今,都是中华儿女的心之所向。
拥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一生创造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咏及黄河的诗词不在少数。这与他本人的经历密切相关。
李白自青年时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后,便开启了漫游生涯。而他所漫游的一半时间和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因此, 他也成为一名黄河情结很浓的诗人。李白对黄河的描写是丰富的、多情的,他不仅歌咏黄河波澜壮阔的气势,也将自己仕途的坎坷和渴望大展宏图的抱负借黄河之水表达出来。
744年,李白与诗人杜甫相会于河南省洛阳市。二人泛游黄河,登广武山,临鸿沟,眺黄河,谈古论今,好不快哉。
泛游的经历让李白对黄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留下了“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西来决昆仑”等描写黄河波涛汹涌、洪流滚滚的诗句,还留下了“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等展现黄河壮阔景象的诗句。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这首诗节选自《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是天宝年间李白与好友元丹丘游华山,站在华山的云台峰上观黄河时创作的。
诗中前两句的“何壮哉”和“天际来”,叹咏了华山之高和黄河之长。这里的黄河与《将进酒》中对黄河的描写不同:“黄河之水天上来”写的是作者仰视黄河,感受黄河奔流滚滚,浩荡而来的汹涌气势;而“黄河如丝天际来”写的是作者在高山上俯视黄河,展现出千里之外的黄河,盘曲而来、源远流长的壮阔美景。第三、四句描写了黄河之水蓄势“万里”的排浪,撞击华山,使山岳为之震撼。疾浪受阻,翻卷起巨轮般转动的漩涡,发出雷鸣之声。接着,“荣光休气纷五彩”写出了黄河斑斓的色彩,“洪波喷箭射东海”更是写出黄河奔涌的浪花被山峰阻挡,翻涌飞溅的气势。文中还引用到巨灵神劈开华山,为黄河开道的神话,更增加了黄河的传奇色彩。
李白不但在诗中具体地描写黄河、歌颂黄河,而且把烦恼、抱负和黄河纠缠在一起。如《行路难》中写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滔滔黄河水、巍巍太行山,阻碍了他前行的步伐。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阻隔,李白也借黄河水和太行山暗喻了他在官场被人排挤、仕途受挫的情形,表达了强烈的苦闷和不平。但李白并不沮丧,“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了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在失意中仍充满希望的顽强精神品格,体现了他博大的胸怀。
当我们诵读李白关于黄河的诗时,不仅感受到了雄伟壮观的黄河之势,也看到了一位豪迈大气的诗人形象。李白将自己的生命力融入黄河诗中,这既是歌颂黄河,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高度礼赞。
作者:邓婉颖
见习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