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找老周谈事,在他父亲家见到了他。无意间发现他父亲家厨房的水龙头上挂着块警示牌。牌子是白铁皮做的,很精致,虽然看上去年数很久了,但牌上用红油漆描写的“节约用水”四个字依然醒目。作为水利人,出于对节水的敏感,我向老周打听这牌子的来历,他给我讲了这样的故事。
早年,父亲去了趟西北大沙漠。回来后,就直叨叨不能浪费水,接着找块白铁皮,乒乒乓乓做了这块警示牌,挂在水龙头上,要家里人节约用水。当时家里人没节水意识,可谁要无辜浪费水,就要挨骂甚至会遭到惩罚。
老周读初二那年夏天,因放水冲凉而忘了关水龙头,水一夜放到天亮。父亲见他浪费水还不听管教,就把他关在房子里3天不准他喝水、用水,渴得他差点昏了过去,嗓子嘶哑了好几天。他遭到惩罚后,全家都在震撼中受到了教育,养成了随手关水龙头的好习惯,以后自觉地节约用水,并讲究水的重复利用了。
老周还说:“说起来,我哥结婚和这警示牌还有关系呢。那年夏天,我哥和我嫂子谈上了,嫂子出身在教授之家,家庭比较富裕。有次她陪着我哥到家来拿资料,手脏了就洗手,发现了这块牌子,就故意放水洗了很久,结果被我爸发现后,毫不客气地说了她两句。为着这事,嫂子就和我哥闹别扭,还说我家太抠门,用点儿水都要挂牌警示,以后嫁过去还不知道要受什么窝囊气呢。嫂子的爸爸到底是教授,闻讯,一针见血地开导她说,知道节约水的人家,一定是好人家,不但表示支持这门婚事,还登门看了我家的警示牌,连连赞成这办法好,也做块‘节约用水’的牌子挂在水龙头附近,告诫家人。”
我听了觉得真有意思。老周接着讲:“还有一次,我弟弟见我父亲不在家,把这牌子拿去交给收废铁的换糖了,事情被我父亲晓得后,逼着弟弟去找了回来。我妈见弟弟一连找了两天没找到,就说算了,重做一块,可父亲固执地说这不是重做的事,而是要告诫他节约用水的意识不能丢,直到弟弟找回来了才罢休。”
前几年老周的父亲买了套新居,装修时用的是新式水龙头,开始也没谁提牌子的事,因为以前他家挂牌用水是同省钱联系在一起的。搬进新居那天,没想到他父亲竟把那牌子也带了过来,依然挂在新厨房的那只水龙头上,并在水龙头旁贴了‘节约用水’的警告语,还乐呵呵地说:“这节约用水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孙子好奇就问爷爷:“光我家节约有用吗?”爷爷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当然有用,节约水是从点滴开始的,节约一点是一点,要是全国人民都节约了,汇集起来就等于节约出一条大河的水。”孙子觉得这话说得在理,就写了一篇作文,结果受到老师表扬,还贴上了学校的墙报。
听了这块家庭节约用水警示牌的故事,我非常感慨,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水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的日益显现,以及水资源短缺的现实,老百姓节水意识不断提高,积极主动地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节水方法。老周家节水牌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增强家庭节水意识,珍惜每一滴水。
作者单位:安徽省花凉亭灌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8年5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