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坚守源头责任 强化干流担当
——青海谱写高质量发展水利新篇章
 
分享到:
2022-10-21
 

黄河干流防洪工程 谈林明

三江源水生态环境良好

引大西干渠 贾克文

饮水安全润心田

  □董文青 张明 贾克文

  青海,因青海湖得名。这里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每年向下游输送600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素有“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之称,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 

  十年来,青海水利工作者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实际,胸怀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国之大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在水利部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切实担负起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重大水利工程骨干网络加快形成、民生水利福祉有效增进、防灾减灾体系日趋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重点水利改革激发活力,为青海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绘就治水画卷 构筑骨干水网 

  青海水利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找准水利工作在全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着力点,《青海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等重点规划、专项规划相继印发实施,构建了层级配套、衔接有序、系统完备的青海水利发展规划体系,绘就了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的治水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全面推进事关全局、支撑发展、保护生态、惠及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省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初步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提高,为保障城乡供水、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 

  十年来,全省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640亿元,实施了9项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成了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北干一期和沿黄四大水库灌溉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基本建成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二期和蓄集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马什格羊水库等10余座水库建成蓄水。引黄济宁、共和盆地及其外围水资源配置、黄河干流防洪二期、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等重大项目前期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防御能力 

  青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了一批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项目,人民群众水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十年来,累计解决10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260.6万人饮水安全水平、实现30.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清零”目标,全省行政村基本实现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干净水、放心水、致富水润泽了百姓心田。以沿黄四大水库灌溉工程为代表的农田水利工程网络建成投运,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2.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6.87万亩,基本形成了蓄、引、提、调结合,大、中、小、微并举的农田灌溉体系。青海省水利厅饮水安全保障扶贫工作办公室、甘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守护江河安澜、人民安全、社会安宁的安全防线。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日趋完善,黄河干流防洪(一期)工程建成运行,防护干支流180余公里;新建(加固)堤防(护岸)1052公里,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4座、淤地坝除险加固153座,203座水库(水电站)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全面实施,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成49个监测预警平台,“四情”(雨情、汛情、险情、灾情)防御基础持续夯实,“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不断提升。落实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1.53万名,山洪灾害防御实现包片负责和网格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水平。 

  2022年8月,青海遭遇强对流天气,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全省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超大雨量、超大范围、超长雨程,既考验着水利工程设施的除险防险度险能力,更考验着青海省委省政府率领广大干部群众、水利工作者上下一心、科学调度、精准防控的能力。各级水利部门坚决筑牢防汛保安防线堤坝,800余名干部职工24小时巡查值守,全省各地山洪危险区转移群众3.41万人,迅速排查统计全省203座水库、469段堤防、90处中型灌区、25座水闸的水情雨情及度汛安排,连续20天每隔6小时拉网式排查处置风险隐患,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近年来,青海省成功应对了多次黄河干流编号洪水和强降雨过程,及时处置了中坝水库等突发险情,有效解决了可可西里盐湖自然漫溢风险,消除了东西台吉乃尔湖(鸭湖)地区防汛风险,及时开展玛多“5·22”、门源“1·08”地震等应急处置工作。 

  守牢三条“红线” 修复河湖生态 

  青海牢牢把握“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的重大要求,将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作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工作,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落实“三条红线”管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切实承担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责任。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依规开展取水许可审批,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连续9年完成国家控制年度目标。2021年,全省用水总量24.02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75.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1.1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032,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进一步凸显。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西宁、格尔木、德令哈三市获得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创建了15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3个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51家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和1006个省级节水型单位、居民小区、企业、灌区、高校等示范单位。 

  位于西宁市湟源县的小高陵村海拔近3000米,高寒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向恶劣自然环境低头的小高陵人开始了垦荒造林、治山治水的实践。如今的小高陵村苍山叠翠、满目葱茏,如江南一般的山水林田已成为吸引周边游客的旅游景区。靠着绿水青山,小高陵村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人均年收入逐年提高,越来越美的山川留住了人们的乡愁和未来。 

  为了让荒山披绿、青山常驻,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水利部门加快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祁连山水土流失专项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治理小流域186条,建设小型蓄水保土工程7762项,新修梯田3.17万公顷,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实现全覆盖,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万平方公里。 

  十年来,青海创建了西宁市、海北州2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打造了西宁市“河湖清”高原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海北州金银湖水环境修复、青海湖湟鱼洄游通道建设等10项水系连通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完成国土绿化水利配套面积10余万亩,创建1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5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实施3个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督促运行水电站安装生态基流监控设施,明确了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指标并落实生态基流下泄工程措施,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和监管持续加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长江、澜沧江干流水质保持Ⅰ类,黄河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 

  激发改革活力 提升治理能力 

  十年来,青海聚焦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重点水利改革多点开花、纵深推进,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持续加强,治水管水水平明显提升。省到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全面建立,6723名各级河湖长上岗履职,15980名河湖管护员巡河护河,54个河湖长制办公室有序设立,构建了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累计排查整治河湖“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680项,全省河湖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率先在黄河流域出台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条例,搭建了“河湖长+检察长”衔接协作、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省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等长效机制。2019年贵德县河湖长制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十年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完成了5677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功创建了1个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3个国字号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水利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通过PPP等模式融资51.67亿元,有效保障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推进,77处灌区、234.22万亩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灌区水价形成、工程管护、精准奖补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水利建设深入推进,制定实施了一批涉水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涉水行政规范性文件,为依法治水、规范管水、科学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法治保障。玉树“订单式”水利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为青南三州培养专业化、本土化,留得住、用得上的水利专业人才118名,在中西部省份民族地区得到借鉴推广。智慧水利建设有序推进,青海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工程一期成果启用上线,水利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成运行,自动化监测、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现代化手段在水文测报、水保监测、河湖管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湟水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积极推进,多项水利科研成果和勘测设计项目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青海水利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对照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等重大布局,以保障生态、供水、防洪安全为重点,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抓手,落实补短板、强监管、提能力三大任务,构建青海分级水网,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承担好水利支撑保障任务,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贡献水利力量。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青海省水利厅提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10月21日
董文青 张明 贾克文
责任编辑:王瑜 校对:周念晨 董林玥(见习)
相关新闻
 
青海:加强黄河流域重点单位用水管理
青海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21号支渠1号隧洞贯通
青海:扛起幸福河的源头责任
青海引大济湟工程获8项国家专利
智慧测站守望长江源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