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礼赞70年】风雨兼程七十载 惠民兴鲁谱华章
——山东水利70年改革发展回眸
 
分享到:
2019-10-30
 

 

河湖长制实施生态治理后的长清湖

 

南水北调济平干渠

 

黄水东调

 

诸城市杨家岭村的孩子们喝上自来水

  □赵新 丁凯 刘志鹏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载探索前行。

  共和国的巨轮斩涛破浪已届七秩春秋,山东水利同样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历程。

  这是求真务实治水理念不断更新的70年。70年来,从除水害到兴水利、改善生存环境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的基础保障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山东水利经历了从传统工程水利到现代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深刻转变。

  这是兴省惠民治水实践不断深化的70年。70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山东人民疏浚河湖、建库蓄水、修渠灌溉、治山改土,走出了一条符合山东省情的治水路子,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念,因水制宜确立治水思路

  70年来,全省水利系统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改革发展新出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成果。在工程建设上,早期提出了“实施三三四工程、实现六六目标”;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上,提出“科学利用黄河水、积极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区别胶东、鲁中南、沿黄地区,明确工作重点及旱涝碱沙荒统筹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原则;在水保上,提出三个效益兼顾、突出经济效益,水利改革上提出“搞好、搞活、搞富”原则等等。

  进入新世纪,山东省确立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八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新思路。在这一总体思路统领下,在水利工作的各个领域分别总结出了诸如“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小流域综合治理路子,“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以库调蓄,冬蓄春用、丰蓄枯用”科学引用黄河水路子,“上游建水库调节、中游层层建闸拦蓄、下游建地下水库截渗”独流入海河道治理模式,“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民营水利发展路子,“水带地升值、地生金养水”城市水利发展路子,“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事业发展路子等等。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狠抓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山东水网框架基本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先后建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胶东调水工程等一批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构建起“T”字形调水大动脉,一大批区域性水网工程陆续完工。近年又相继实施黄水东调应急工程及二期工程建设,山东水网框架体系日臻完备,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270亿立方米。

  目前除泰安、日照、临沂3市外,山东南水北调工程范围覆盖山东13个设区市的61个县(市、区)。1191公里干线工程成为山东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水6年来,济南、青岛等11个大中城市的50个县(市、区)累计引用长江水39.21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3000多万人。引黄济青(胶东调水)工程,到2019年6月30日已累计向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及沿线供水61.25亿立方米。

  2018年,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着眼于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能应对百年一遇特大干旱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现代水网、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水管理改革五个方面建设,努力确保全省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

  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水利服务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围绕兴利除害,全省人民拉开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大规模治水序幕。在淮河流域,以“导沭整沂”为开端,各类治淮工程建设陆续展开,人民胜利堰、分沂入沭、南四湖治理、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等骨干枢纽工程相继建成,占全省1/3面积的沂沭泗流域洪涝威胁基本解除。沿黄地区加固堤防、稳定河口、调水调沙,使黄河在境内实现岁岁安澜,引黄灌溉面积达到2800多万亩。在海河流域,先后实施徒骇河、马颊河治理,开挖了德惠新河,疏浚300多条支流河道,为鲁北地区人民解除了洪水泛滥的心腹之患。

  经过70年的发展积累,全省基本构建起以5000多条河道、6000多座山丘区水库和蓄滞洪区为骨干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先后抵御了14个洪涝灾害年、23个干旱灾害年、18个旱涝交错年,防洪抗旱减灾效益累计约5000亿元,最大限度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

  民生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成效突出,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得到夯实

  到2018年年底,全省建设万亩以上灌区497处、机电井110万眼,有效灌溉面积从372万亩扩大到778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258万亩,为山东70年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饮水解困、村村通自来水、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四个阶段的持续攻坚,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7%,实现了从喝水难到有水喝、再到喝好水的蝶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入选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2018年山东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利用两年时间,在保障贫困人口有安全饮水的基础上,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

  生态水利发展步伐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

  70年来,全省各地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实行连片治理、规模开发,以“蓄一河清泉水、建一条经济带、成一道风景线”为目标,积极打造生态清洁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和生态安全型“四型”小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1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1.58%。近年来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8万多人,打造“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民间河长”的“5+1”工作模式,各级建立各项制度1.3万余项。开展清河行动、河湖采砂专项整治、河湖清违清障攻坚战,全力清理整治河湖违法问题,为防洪安全、恢复河流生态奠定坚实基础。

  70年来,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4个、示范县12个、示范小流域105条。在全国率先启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率先发布《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济南、青岛等6个城市纳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4个设区市、19个县(市、区)启动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试点。大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累计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94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45处,数量居全国首位。临沂“生态沂河”、聊城“江北水城”、滨州“四环五海”等成为山东生态水利建设的突出亮点。

  水资源管理不断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坚持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走出“工程体系支撑、法规体制保障、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机制调节、节约保护为先”的水资源节约配置新路子,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节水总体水平领先全国。农业节水成效突出,各地积极推广射频卡节水计量自动灌溉、管道输水灌溉、微喷灌、滴灌、渗灌和激光整平土地等节水技术,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40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成效纳入各级政府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划定地下水超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督促各市推进超采区地下水压采工作,2016年以来累计压减地下水开采4.18亿立方米,封填(存)地下水井7 463眼。连续5年在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淄博市、德州市、滨州市、广饶县被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27.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1.3立方米,用水效率居国内先进水平。

  依法治水管水进程加快,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水利综合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坚持依法管水。自1980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涉水省级地方性法规10部、省政府规章22部、厅发规范性文件173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各类水事活动基本做到有法可依。自1989年以来,全省共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72486件,调处水事纠纷7205起。

  ——规划引领和约束作用显著增强。建立以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和水利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为主要支撑、较为完善的水利规划体系,涉水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效能不断提高。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核心内容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规模以上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招投标率达100%,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优良率在85%以上。

  ——积极推进水利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新建恢复乡镇水利服务机构,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防汛抗旱供水专业服务队,基本形成“三位一体”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水利信息化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坚持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全省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业务应用系统辅助行政管理和决策,水利服务社会公众能力明显增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水利人将以历史的担当和科学的精神,清醒审视山东水问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美丽山东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山东省水安全保障能力还存在差距,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依然突出,“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惠民生”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战略高度对山东“水”问题进行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持续大干,久久为功。最关键的,就是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全面增强水利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调配供给保障能力。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制保障的水利体制机制,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水治理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打造秀美河湖、生态山东,让齐鲁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有理由相信,进入新时代,山东将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朝着建设生态美丽山东的目标扬帆起航,书写更加绚丽壮美的水利乐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10月30日

赵新 丁凯 刘志鹏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礼赞70年】撒落在绿水青山间的璀璨明珠
【礼赞70年】水利风景区为大运河文化带增光添彩
【辉煌70年】人才队伍建设强有力保障70年水利发展
【辉煌70年】数说:供水70年
【辉煌70年】我国城乡供水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