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生态文明
 
 
 
大步奔向“绿富美”——江西大余县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侧记
 
分享到:
2018-04-10

  □本报记者 钟建平 通讯员 曹建林

  清波荡漾,绿树环绕,鸟语花香……春花灿漫时节,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尽收眼底。

  地处大庾岭北麓的大余县,是江西五河源头——赣江(章江)源头保护区。大余县近年来坚持建设“生态大余”,健全生态保护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三赢”的发展新路。

  齐抓共管美生态

  “以前村里河流旁,虽有禁止采挖砂石、倾倒垃圾等告示牌,但实际生态保护工作很难落实到位。现在好了,我们将生态理念写进村规民约,引导全村人都参与进来,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大余县池江镇卢屋村党支部书记卢建平说。

  大余县将生态文明目标体系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全市率先编制《大余县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同时,牢牢抓住责任制“牛鼻子”,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将生态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让良好生态得到全方位呵护。

  建立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全县共拒绝、劝退污染项目300余个;加大生态执法力度,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设立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红线,停止拍卖河砂并禁止河道采砂,还章江一江清水;邀请在校学生、环保组织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生态保护社会实践活动……大余县齐抓共管,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方共建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大余县还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有益实践转化为制度成果,制定环境保护、水利、林业等一系列中长期绿色规划,实施绿色生态农业补贴、“净空、净水、净土”工程、排污企业专项整治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措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制定生态环境责任追究等考评制度,形成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后果严惩的制度框架;建立考评问责体系,将生态环保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科学发展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治山理水优环境

  截污控污,源头治理是关键。大余县加强源头防控,营造天蓝、水净、地绿的城乡环境。整治排污企业108家,取缔无证无照企业41家,沿章江河一公里范围内的排污企业全部搬迁入园。严控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及地理标注,关停、拆除养殖场633家。

  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大余县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试点示范,加快实施生态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8平方公里,成功争取并推进西华山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南安镇新华村滴水垅废弃稀土矿山治理项目、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3个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大余县先后获得“中国宜居乡村典范县”“江西生态文明十佳示范县”“第三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绿色经济促增收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文明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成为大余县的发展新路径。

  大余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做好生态产业发展“加减法”,一改过去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张皮”现象。一方面,在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上做“加法”,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引进培育云锂新材料、珠海科立鑫、广州天赐等一批新能源材料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另一方面,在传统动能改造上做“减法”,关闭小矿山11座,非煤矿山数量减少了25%。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还给大余县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给百姓带来“绿色福利”。大余县精心打造一批休闲养生、民俗文化、果蔬采摘、爱国主义教育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性岗位”扶贫模式,200个山区农民转型为生态护林员和山区公路养路员。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大余县,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城镇格局、绿色发展体制,正大步奔向“绿富美”的美好明天。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4月10日

钟建平 曹建林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四川泸州市:节水护水 维护生态
水利部关于印发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名单的通知
五岳湖助力河南光山县荣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
第八届“母亲河奖”揭晓 水利部五家单位和个人获奖
一条河,滋润一座城——宁夏银川市加快艾依河水系建设侧记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