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首先要补足饮水安全短板——访全国政协委员李云才
 

  □本报记者 张佳鑫 林若箐

  “水是生命之源。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李云才认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占据重要地位。

  “十二五”期间,我国共划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768亿元,使农村供水保证程度和水质合格率大幅度提高。但目前仍存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形成长效运行机制,管理相对粗放、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经营长期处于亏损、饮水工程难以保证长久发挥效用,部分地区水质堪忧,季节性、间歇性水源匮乏等问题。

  李云才为此提出针对性建议:因地制宜,建立多层次产权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如按照供水量确认大、中、小型饮水安全工程,产权依次归属于市州、区县、乡镇。细化补贴实施细则,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逐步解决亏损问题。

  进行规范化培训,明确专人管理。与农村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等农村工作紧密结合,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培训质量,明确管理规则,为统筹管理涉水事务创造人才条件。

  建立完善水质监测与检测体系。完善水质检测中心队伍建设,加强水质处理设施、水质检测实验室建设,各级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对已建成的供水工程进行全面排查和水质检测,建立对各水质检测中心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高度重视水源涵养和保护。加快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工作进度,完善相关防护设施建设和标志设置。加大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力度,加强水源涵养和水质检测,全面排查关闭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清理违规建设、开发项目,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和面源污染。

  统筹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人口较为稠密、水源缺乏、饮水安全难以得到保证的地区,应通过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村际统筹的方式,统筹布局供水,改变“无水死角”状况,将农村饮水安全列入智慧水利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净化水生态系统,以期彻底解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确保让百姓喝上干净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3月16日

张佳鑫 林若箐
责任编辑:段玲玲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