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曹金萍:泉城人气攀升背后有故事
 

  □本报记者 轩玮 赵新

  居住多年再熟悉不过的济南,今年春节却变了一副模样,这让曹金萍一时有些不适应:到处是人挤人,大明湖公园附近都找不到停车位了。

  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她却欣然接受这种突如其来的热闹。随着趵突泉等名泉14年持续不断喷涌,“观名泉,饮甘醴”,来济南游玩的人确实越来越多,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还是济南市民。虽然难得清闲,曹金萍还是办了一张公园年票,水净山青的别致小景总能让人感到舒适和幸福。市民不知晓这变化的来由,曹金萍却深知,这源于一场水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

  因泉而名,因水而生,水是济南的灵魂。曾几何时,“泉城无泉”却成了济南一度面临的尴尬。2013年,济南被水利部列入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并开展为期三年的试点建设。“在保持GDP年均增长8.8%的情况下,全市取用水总量由2012年的16.8亿立方米下降到2015年的15.22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功能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也大大提升。”曹金萍充满自豪。2016年年底,作为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济南市通过水利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验收。

  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来之不易。曹金萍认为,这背后首先是理顺了体制机制。南部山区不仅是济南的泉源、水源地,也是这座城市的“绿肺”“后花园”,但无序开发、乱搭乱建、生态脆弱、发展滞后等问题一度严峻,济南专门成立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对保护区实行统一管理。第二个理顺的体制是城乡水务一体化。“从水源到供水排水,再到中水回用、污水处理,统一由一个部门来负责。”曹金萍介绍,“从源头到水龙头,从泉源到泉水,整个链条工作确实成效显著。”

  “理顺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要做好‘加法’和‘减法’的文章。”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曾说,既要对生态保护做“加法”,也要对乱搭乱建、乱排乱放、无序经营等行为做“减法”。“当时明确南部山区不考核GDP、财政收入、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只搞环境大保护。”这让当时包括曹金萍在内的不少人感触深刻。

  通过400多项建设任务,涉及河湖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节水减排体系建设和泉城水文化培育等方方面面,济南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同时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曹金萍看来,“这是一个可以推向全国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样本”。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3月8日

轩玮 赵新
责任编辑:段玲玲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