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走在碧水蓝天路上

  □本报记者 李先明 袁玥 唐瑾 赵洪涛

  “碧水蓝天万里行”?好想法!

  就“碧水蓝天”主题走基层采访,这个想法甫一提出,记者就觉得眼前一亮。近些年来,与许多出过国的朋友在一起讨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意见比较集中的主要是两条:一是碧水蓝天;二是整体国民素质。中国人受够了污水横流、雾霾弥漫的环境,多么渴望碧水蓝天哪!这不就是中国人的梦吗?

  作为水利新闻工作者,记者深知人水和谐相处、民生水利、水生态文明的理念早就提出,水利系统以此为指导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实践,许多地方成效显著,水生态、水环境明显改善,碧水蓝天离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碧水蓝天万里行”记者走基层采访活动,横跨京津冀陕苏五省市,9月10日出发,历时12天,行程上万里,记者现场见证了新时期治水人对碧水蓝天所付出的努力和奉献。

  在天津,采访团察看于桥水库,走访引滦沿线,深入库区村庄,亲身感受到当地上上下下为保护碧水清流采取的措施:封闭库区,搬迁移民,调整种植结构,建设林草湿地……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村庄截污导流,运用生物措施处理污水,做到了达标排放;近几年建成的4090亩白庄子湿地,沉淀、吸收、转化氮磷等污染物效果十分明显;市财政每年拨付8000万元落实生态补偿机制。而蓟县库区立体养殖经验和桃花寺文明生态村的做法,也生动地证明,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就可以保护水生态,这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矛盾。天津人用事实阐释了一个道理:要想赢得碧水清流,办法是有的,关键在于行动。

  河北,地理位置特殊,几乎完成了对京津两个都市的包围,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与京津直接通连,可谓山水一体、唇齿相依。采访团走进邯郸市肥乡县东屯庄村玉米田里,这里因为土地流转而有条件安装了大型指针式喷灌机。信益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节水喷灌不仅省水还省工、省钱。采访团在魏县了解了当地水网建设和节水压采的思路与做法。节水也好,水网建设也好,目的是为了减少用水量,科学配置水资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水利专家说,华北地区因长期掠夺式开采地下水,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邯郸市正在推进用跃峰渠调引地表水,替代工业生产抽取地下水的“水源置换”工程,河北省也正在制定有关政策,通过价格、激励等办法推进环京津地区49个县(市、区)压采地下水。地下水与地表水,上游水与下游水,京津冀唇齿相依,密切关联,河北压采,就是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河北用节水和压采,给记者们理清了一个协同发展的逻辑。

  首都北京,是一个水资源承载能力早就亮起“红灯”的地区,“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口规模”的理念已经提出。北京国际鲜花港园区践行科技、生态、节约、集约、可持续“五大理念”,暗埋6 800米管沟收集园区雨水,基本满足园区的灌溉和景观用水需求。顺义区南彩双河果园运用节水灌溉,实现了节水丰收双赢。昌平区响潭生态清洁小流域构筑生态防线,采取封山禁牧、生态补偿、蓄水保土、拦污处理、生物净化等措施,切实保护了水库水源,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南水北调中线末端——大宁调蓄水库和团城湖调节池正空库以待,只等汉江水到来,为首都改善饮水质量,弥补生态用水欠账。采访团所采访的几个地方,透视出北京节水、护水、爱水、用水的态度,也展示了水利支持保障首都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

  陕西,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在绵绵秋雨之中,给采访团展现了一个缺水地区实现碧水蓝天梦想的奇迹。

  渭河,横跨关中平原,养育着陕西64%的人口,然而,多年来却因水质污染加剧和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城乡民众的生活、生产,成为陕西的心腹之患。2011年开始,陕西人提出“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治水思路,全面启动渭河综合整治,投资170多亿元,用3年时间建成了630公里高标准堤防和一系列硬化、绿化配套工程。采访团从西安到宝鸡,现场看到,双向四车道景观路面和防汛专用道路,不亚于高等级公路,河滩地和堤防护坡绿草如茵,沿堤200多米宽的河滨公园里,亭台湖泊星罗棋布,草木葱茏,水鸟栖息,加上华西秋雨营造的氛围,完全是一派江南水乡景象。

  西安城市水环境整治,更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这个一度因缺水导致“水荒”的城市,曾由于断流和违法采砂而垃圾成堆、脏乱不堪的河道,经过一番系统整治,如今碧水环绕,蒹葭苍苍。采访团在灞桥湿地、浐灞湿地、汉城湖都看到了相似的景象,河道蜿蜒清澈,岸边游人如织,楼房濒水拔地而起,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人水和谐,田园风景和都市生活完美融合,完全是汉唐时期“八水绕长安”的现代升级版。

  江苏,用事实给采访团讲述了一个丰水地区如何迎接挑战,迈向水利现代化的故事。从南京市高淳区国际慢城区、江宁区石塘村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雨花台区的板桥河生态治理,到无锡江阴市老夏港河疏浚清淤综合整治、月城镇双泾村水利风景区,再到苏州市东太湖综合整治疏浚行洪供水通道、退垦还湖、退渔还湖、生态清淤及水生态修复,最后到苏州古城区河道“自流活水”工程,讲述的是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的蜕变,呈现的是碧水清流、水美城乡、人水和谐的动人场景。以无锡江阴市的“智慧水利”为代表的现代水利建设,以现代化信息工程为基础,将水利工程和管理集成,以碧水蓝天等为形象指标,悄然将江苏推向水利现代化……

  江苏省水利厅厅长李亚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作为全国水利现代化唯一的试点省份,江苏水利近几年基本建成了五大体系,水利现代化建设保持了稳步上升态势。目前影响水利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就是水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问题出在水中,根子出在岸上。随着综合治理的加快,这些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苏南地区最早将在2015年或2016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现代化是中国人的梦想,但在通往现代化的路上,我们很多地方没能完全躲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还算较早地警醒了,特别是水利行业按照中央的治水方针和水利部的治水思路与部署,正以极大的努力付诸行动。此次“碧水蓝天万里行”采访活动,得到了水利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得到了各地水利部门的广泛响应和配合,这也是水利人对碧水蓝天梦想的态度。当然,水利人对碧水蓝天的贡献,远不止此次采访活动所看到的这些,比如说清洁能源水电建设,多发一度水电,就等于减少一度火电燃煤的碳排放,等等。

  碧水蓝天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形象指标。记者庆幸有机会走在“碧水蓝天万里行”的采访路上,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采访到的毕竟只是工作做得好的一部分,有的甚至是试验,是开端,离真正的碧水蓝天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碧水蓝天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动员和加倍努力。让人高兴的是,这次采访活动中,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地方因为水生态的修复和水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

  也许是老天有意给此次采访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9月21日采访团就是在苏州的碧水蓝天中结束了现场采访。无论是在现代化的东太湖治理区,还是苏州古城区的河道上,那种碧水蓝天的感觉真好!

  心若在,梦就在;梦若在,动起来。大家一起来吧,我们一起走在实现碧水蓝天的路上!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10月1日

李先明 袁玥 唐瑾 赵洪涛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c12d8b9ae35ee4dcd1f220b1bf83e2b.jpg
65b70a7a9ed7900fac07d1adea54739.jpg
微信图片_20230402095113.jpg
微信图片_20230305101604.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