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一城活水绕姑苏

山塘水巷


活水绕姑苏

邻水人家


水城谧夜

  □本报记者  李先明/图

    本报记者  袁玥/文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诗句,描绘了古城苏州秀美景致。姑苏城内,活水自流,街衢纵横,小桥流水,黛瓦白墙,如同一幅素雅精致的泼墨山水画,透着秀气与灵气。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这是一条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无数文人墨客、历史名人曾徜徉此地。初秋时分,笔者来到这里,追寻碧水蓝天的典范。

  沿着山塘河,漫步山塘街。青石板路在久远历史的打磨下、在江南烟雨的浸润下光滑泛光。一座座石桥弯过河面,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起来。街道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水乡人家推窗见水,枕水而眠,朱栏层楼,柳絮笙歌。站在山塘桥上放眼望去,只见清透高远的蓝天下,清澈的山塘河倒映着朵朵白云,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他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行。船行水中,人在景中,景在画中。到了夜晚,苏州古街水巷在灯光映照下,一改白日的素雅,变得流光溢彩起来,却也活泼生动,别有韵味,真正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塘街的兴起与繁盛因水而起,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在去往虎丘路上,见附近河道淤塞,水路不通,于是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山塘河。山塘河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使附近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

  当时间推进到现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曾几何时,苏州也面临水环境遭破坏的困境。古城区里河水黑臭、水道干涸、垃圾遍地,秀美的江南水乡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但苏州人从不缺少直面问题的勇气,古有香山居士开河筑路,今有苏州水利人“活水治水”。苏州市用了3年时间,对城区河道进行彻底整治,进行干河清淤,疏浚活水,联合调度外围水系、城区水系和古城水系,创造性地建造活动溢流堰,形成北高南低的水位差,让引调来的源水自流,重现“一城活水绕姑苏”的水生态景象。

  如今,苏州古城里依旧是“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山塘街游人如织,水榭楼台上不时有苏州弹词或昆曲上演,宛转的行腔里有百转千回的情思,挽住多少过客的脚步与心思;在水边酒肆里尝一客桂花糕点,品一碗江南女儿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10月30日

李先明 袁玥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c12d8b9ae35ee4dcd1f220b1bf83e2b.jpg
65b70a7a9ed7900fac07d1adea54739.jpg
微信图片_20230402095113.jpg
微信图片_20230305101604.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