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陕西:摸清基础数据 谋划三秦未来

  全省2000余名水利普查工作人员和30000多名水利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经过3年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陕西省水利普查各个节点任务:完成8个专项310多万个对象的普查,建立动态台账1.5万套,填报清查、普查表45万张,标绘空间对象32万个,形成了1300多万条基础数据。这是陕西省从2010年起开展首次水利普查提交的一份满意答卷。

  在这答卷的背后,凝结着他们精心安排、摸清水情、规划未来的汗水和奉献。

  摸家底  调研缜密督导严格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次综合性、全方位的普查,也是一项艰巨的基础性、开创性工作。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自2010年启动以来,陕西省各级水利普查机构严格按照国普办的统一部署,准确把握《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及《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的精神,把水利普查作为全省水利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实施,先后开展了机构组建、方案编制、宣传发动、人员培训、台账建设、清查登记、现场调查、数据处理、汇总审核、填表上报等一系列工作,按时、保质、全面完成全省水利普查各项工作。

  领导挂帅,积极部署精心组织

  2010年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后,陕西省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的通知》,成立了由姚引良副省长为组长的省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2011年2月初,赵正永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水利普查工作。省政府又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对普查工作进行具体部署。2011年11月、2012年2月,陕西省水利厅两次召开全省水利普查工作会议,进一步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陕西省普查办先后多次下发文件,召开市(区)普查办主任会议,分阶段、分任务具体安排落实,强力推动普查工作开展。

  配备人才,夯实技术力量

  针对水利普查既无成功经验可遵循,也无专业队伍可依靠的现实,陕西省普查办从2010年4月起着手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一是承担了全国水利普查试点任务。作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7个试点省份之一,陕西仅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进行了普查全过程模拟演练,为普查工作全面展开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二是开展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和培训工作。全省各级共遴选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共计3.1万名,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普查技术培训,省级分清查和普查两个阶段培训县级普查技术骨干6000余人次,县级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达3万余人次。三是开展了省级数据处理系统建设,建成了省级数据台账系统和保密机房,实现了普查数据远程录入、审核和自动汇总,有效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

  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全覆盖

  针对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陕西省始终把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及时、高效、实用的原则,着力强化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一是建立了水利普查QQ群、专用邮箱、咨询电话和水利普查网站,落实专人负责,及时解答基层普查工作中存在的具体技术问题。二是针对各地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查工作验收、数据处理软件运用、空间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汇总审核软件等7次集中培训。三是强化督导检查。按工作阶段,省普查办迎接配合国普办、流域委普查办督导检查15次,重要阶段督导检查10余次150余县(区)次,基本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区)。

  规范管理,多项举措保质量

  在普查工作中,省普查办坚持把普查数据质量放在工作首位。一是加强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建设,印发了数据处理、对象清查、质量控制等工作细则,制定了档案、保密、空间数据采集和清查数据上报、验收与质量抽查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在全省推广了“五步审验法”等质量控制制度,努力将普查数据质量问题消灭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二是实行严格的普查数据质量抽检制度,在普查对象清查和数据填报两个阶段,分级组织开展普查数据质量抽检工作,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全部要求限期整改。三是开展了严格的数据质量会审工作。在填表上报工作结束后,组织厅机关有关处室技术骨干和专家,分专项逐级对上报数据成果审核认定,通过“三上三下”审核整改,全省普查数据质量基本可靠。

  宣传多样,健全普查档案管理

  为引导全社会重视水利普查工作,2011年4月初,省普查办邀请省级主要新闻媒体,专题召开水利普查宣传工作座谈会,共商陕西省水利普查宣传大计,研究部署了省级普查宣传工作。他们会同省委宣传部制定印发了《全省水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开展水利普查宣传工作。各级普查机构按照“电视有图像、报纸有文章、网络有动态、城区有板牌、乡村有标语”的要求,充分利用主流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

  通过精心策划和形式多样的大力宣传,全省范围内形成了理解、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省普查办在省电视台持续播放了普查公益广告,在《陕西日报》、西部信息网、陕西水利网开设专栏集中报道了普查工作动态,印发了2.6万张宣传画和6万张普查公告并张贴到每个村和街道办,在西安市南北主干线600路公交车体上制作了宣传广告,制作发放了20余万个宣传纸杯、1500个水杯、1万多个宣传环保袋和笔记本。各级普查办多次开展专题宣传,利用展板、彩页、通村客车、悬挂横幅等各类媒介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水利普查宣传活动。西安市创作了水利普查农民画,延安市创作了水利普查剪纸,受到国普办的首肯和表扬。

  与此同时,各级都切实加强了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和安全保密工作,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和安全保密制度,落实了工作管理责任,保证了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控质量  力保数据真实可靠

  水利普查,质量是生命。各类水利对象基本信息和特征数据,能否真实、准确、完整地填报,海量水利普查数据能否科学严谨地汇总、审核、归纳、分析,水利普查最终能否取得圆满成功,其关键就是能否强化质量控制,又好又快完成填表上报阶段各项工作。为此,陕西省全方位控制质量,力保数据真实可靠。

  结合业务特点,组织形式得力。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结合陕西省实际,将普查工作按专业分解,分别让专业对口单位来承担普查任务,省水文局负责河湖基本情况,省水保局负责水土保持专项。各单位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市、县普查机构也参照省普查办分工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分级签订目标责任书。2011年2月18日,姚引良副省长主持召开省水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确定由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普查目标责任书,将水利普查列入各市年度考核内容。随后,各市县也参照省级形式,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发挥大专院校优势,强化技术力量。为确保省级培训质量和效果,省普查办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协助参与水利普查协议,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承担水利普查培训师资和技术指导工作,充分发挥了大专院校人才资源优势,也为水利普查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推进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现场指导,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省普查办应各地要求组织技术骨干到一线,通过现场授课、上机示范操作等方式帮助解决遇到的技术困难和问题。仅在普查对象空间数据标绘期间,就组织20余人次对40多个县(区)进行现场复核指导,手把手辅导县(区)人员开展数据标绘,确保了标绘工作质量。

  包干落实责任。省普查办为强化内部管理,将工作细化分工,落实到人。一方面是按普查专项分工,将每个专项落实到人,做到每个专项有专人负责;一方面按行政区划分工,将11个市(区)包干落实到人,确保了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清查数据严把审核质量关。为确保全省普查成果质量可靠,在组织省级对象清查数据和普查成果审核汇总时,组织了多位专家,采取分区域、分专业包干形式,将区域、专项责任全部落实到人,分抓包干,从工作组织上严把了审核质量关。

  出成果  重要数据亮点多

  通过省、市、县三级水利普查机构扎实有效的工作,陕西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基本摸清了各类水利对象的详细底数,掌握了各类水利对象的数量、结构及各类重要水利对象的空间分布状况,调查了全社会各行业的耗用水情况,为该省今后的水利建设管理以及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性资料。此次共普查出规模以上河流1100条、湖泊5个,水库、水电站、水闸、农村供水工程、窖池等9类工程146.77万个,2011年毛用水总量82.79亿立方米,治理保护河段949段,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0万公顷,各类水利单位2899个,总灌溉面积1956.32万亩,地下水取水井143.68万眼等。

  通过全面普查,第一次全面摸清了全省的水利家底;第一次系统掌握了各类水利对象的数量及结构,取得了分类型、分规模等级数据;第一次深入查清了全省各类水利对象分布情况,形成了分市、分县的水利对象名录;第一次建立了覆盖全省,科学、准确、系统、完整的基础水利信息体系。本版图片由陕西省普查办提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3年3月26日

        
王剑 刘永宏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