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丈量江河风雨路

  对我国水利建设和发展成就进行全面检阅,摸清我国水家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第一次。从2010年年初全面启动,到2012年年底如期完成各项主要任务,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以下简称“水利普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得益于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各级政府的严密组织,各级普查机构的精心实施;得益于全体普查人员呕心沥血、无私奉献。这其中,水利人功不可没,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历经三年丈量江河风雨路,广大普查人员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全面获取了各项普查数据。

  这份得之不易的成果不仅体现在一个个真实有效的数据,更体现在“第一次”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和模式。从长远意义上说,这份经验和模式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水利普查由于普查项目多,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且关联关系复杂,不仅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是一项空前的开创性工作,同时也是我国统计调查史上少有的,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绝非易事。

  按照国务院明确的“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2010年3月,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水利普查试点启动时就强调,要把水利普查工作作为当前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水利部及时组建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水利普查办”),抽调精兵强将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迅速与各流域机构水利普查办构建了“1+7”工作模式,形成合力,指导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纵观普查工作,严密组织、广泛动员、有序推动是其显著特点,而这也正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积累的宝贵财富之一。

  自上而下的严密组织,有的放矢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及严格管理,为水利普查提供了根本保障

  水利普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组织机构健全是前提。2010年3月10日,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组建后,各流域机构、各地按照要求,共组建了3562个水利普查机构,并落实专职人员,建立了从上到下层级完整、运行良好的严密组织体系。

  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组建后,主动与统计、宣传、财政、测绘等国家职能部门多次沟通,就需要使用的经济普查、土地调查、污染源普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共享利用达成共识,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落实了普查经费。地方各级水利普查办在政府主导下做好相关部门协调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水利普查工作协调、有序、高效开展。

  方案是水利普查工作的根本,直接决定水利普查工作的成败。在深入调研、专家论证、试点检验和征求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科学制定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形成了“6加2”的普查范围和切实可行的普查流程,并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各级水利普查机构以国家级方案为基础,结合地区实际,组织编制了更为具体、细化的实施方案和细则。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对普查内容进行了拓展,在完成国家“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动作”。

  3年来,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各流域机构水利普查办以及各地水利普查办,将各阶段工作跟踪检查与事中监督检查和事后成果质量抽查、验收贯穿于整个水利普查全过程,及时整改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调研与督导,在确保水利普查顺利推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水利普查工作中,相继出台了组织建设、资金管理以及保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各地、各级水利普查部门结合本地实际,也制订了相应的制度。特别是强化经费管理方面,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科学编制经费预算,主动协调财政部门,及时将所需经费分年度列入水利部财政预算。各级水利普查机构也在按照工作实际编制预算方案和列入年度预算的同时,实现了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并坚持监管并重,实现了“高效、节俭、廉洁”的目标。此外,水利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了《水利普查数据上报及验收管理办法》,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印发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涉密信息保密管理办法》和《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事后数据质量抽查办法》等,为水利普查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扎实有序的前期准备,科学合理分阶段实施,“三支队伍”紧密协作,保证了水利普查各阶段工作稳步推进

  本次水利普查采取了“先试点、后清查、再普查”的方式,共划分为前期准备、清查登记、填表上报和成果发布四大阶段。具体实施中,又细分为试点、培训、清查、内外业调查、质量抽查、数据汇总、成果复核等环节,并在每个环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做到了突出关键节点,严控进度,确保了普查工作稳步推进和按时完成,这在我国各类普查史上也是少有的。

  其实,早在2010年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之前,水利部就开始了前期论证工作。2009年7月23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主持召开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普查工作方案后,普查项目立项、经费测算、组织机构建立、实施方案及技术细则编制、软件总体设计等前期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随后,辽宁、江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21个地(市)56个县(市、区)先行试点。试点过程中,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及时总结推广了江苏太仓等地创造的试点经验,为水利普查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查登记阶段,按照“在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工作单元,以数据质量控制为主线,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等多种方式,坚持内外业结合、静动态数据结合,全面完成对象清查、台账建设及普查数据获取等工作,确保了清查对象应查尽查、不重不漏。填表上报阶段,各级各地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在全面完成普查数据填报、录入、审核和成果汇总上报工作的基础上,又按照国家级数据审核整改意见,认真进行数据复核重报,确保了汇总数据万无一失,圆满完成了成果发布阶段的任务。

  本次普查各阶段任务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还得益于各级水利普查办专职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与普查员和7554个技术支撑单位等“三支队伍”的紧密协作。全国各级水利部门和水利普查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总结出一套以行政推动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各级普查机构专职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夜以继日,尽职尽责。各流域机构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协调功能也无可替代。淮委以“早、实、细”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协调,确保了流域各地水利普查有力有序推进。长江委发挥雄厚的技术优势,对西藏水利普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帮扶,抽查组专家深入高达4700米的岗巴县及其乡村,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及时向国务院水利普查办报送了对象清查国家级数据质量现场抽查报告,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普查数据初步成果预审,实现了时省效宏。

  广泛动员,强化联动,打造高素质普查队伍和丰富多彩的立体宣传工作格局,形成推动水利普查的强大社会合力

  选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是做好水利普查的关键。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要求,各级普查机构整合高校专业技术力量,分析确定普查人员配置需求,严格选聘,并在详细编制培训方案、编辑出版14册系列教材以及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教材的基础上,对选聘的近百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了各项、各类培训。各地举办的培训班达34000多期,计200多万人次,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普查队伍。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史无前例,困难重重,能否得到全社会的配合、理解和支持,成为本次普查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中宣部、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联合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公布了中国水利普查标志,印发了公告,发布了宣传图集和宣传画、宣传片,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户外广告媒体以及工作简报、信息旬报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立体宣传。各地各级水利部门和水利普查机构也根据实际需要印发560多万张宣传公告,张贴110万条宣传标语和400多万幅宣传画,还向城乡居民发放了手袋、茶杯等各类小纪念品,为水利普查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全方位的联动模式也是本次水利普查的显著特点。纵向联动方面,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先后召开了20多次主任办公会议和数十次专题会议,各地各级水利普查机构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的要求,及时总结、交流和整改,使全国呈现出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横向联动方面,各地各级普查机构为调动各方面力量,强化协调配合,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联动工作机制。

  严密组织、阶段实施等诸多经验和创新,为圆满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奠定了良好基础。广大水利普查员艰苦拼搏,严谨工作,无私奉献,成就了我国水利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铸就了我国行业信息普查的一座丰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3年3月26日

        
苏冠群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