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科技的力量

  2011年8月,烟波浩渺的青海湖上,来回穿梭的几艘测量船打破了高原湖泊的宁静,这是青海湖的实测情景。借助GPS-RTK水下地形和单波束MKⅢ双频测深仪等先进技术设备,从未进行过水下测量的这座我国最大内陆咸水湖,连同纳木错、艾比湖两个西部重要湖泊,从此不再“神秘莫测”。水深、面积、容积以及湖区地形分布等湖泊重要基本属性的获取,将为湖泊开发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水利普查综合运用了经济社会调查和资源环境调查的先进技术与方法,既利用常规调查方法对水利工程设施、机构和经济社会用水进行现场调查,数据登记,又采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空间技术等提取江河湖泊数据,标绘重点水利工程设施空间位置,并对普查数据进行验证和复核,特别是1∶50000基础测绘更新成果,大范围国产遥感影像数据等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普查数据的精度和工作效率,确保了普查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完成。

  合理的技术路线

  水利普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经验可循。实现普查目标,必须有一套合理的技术路线、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法、科学的技术要求与标准。

  2010年年初,集结多方技术力量,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经过反复协商优化,一个要求明确、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普查总体技术路线与方法正式确定:

  ——按“在地原则”,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工作单元,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等多种调查形式。普查数据的收集采用清查登记、档案查阅、现场勘查、DEM和DLG数据融合提取技术、遥感分析、估算推算等多种调查技术。整个普查遵循内外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料,积极开展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分析整理基层的普查数据,以县为单元进行填报,并对填报数据进行审核、检查、订正,完成数据录入、转换,逐级上报审核,逐级汇总分析。形成从下到上的信息获取、审核、传输、存储、分析为一体的普查数据处理规范;建立普查数据库体系,构建“国家—流域—省—地—县”五级水利普查信息管理系统。

  清晰的技术“线路”为普查指明了方向。技术路线确定后,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决定启动普查试点工作。河南省夏邑县是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确定的56个普查试点县之一,他们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夏邑县水利普查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普查的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制定了宣传培训、清查底册编制、清查表发放和收集汇总、普查数据上报、质量控制等工作细则以及6个普查方面和2个专项调查的工作进程。最终,10个清查表录入工作组,全部按规定时间完成了录入任务。同夏邑县一起完成试点工作的还有全国其他55个县。在紧张、忙碌的4个多月时间里,这些试点地区按照国普办制定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较好地完成了试点工作。

  2010年8月25日,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总结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说,各试点地区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检验了普查方案的合理性、组织实施方式的可行性、数据质量保障措施的有效性、普查人员和经费需求测算的合理性,基本达到了发现问题、改进方案、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的预期目的。

  站在水利普查终点回头看,这一普查方案是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为普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适用的先进技术

  水利普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质量要求高,工作时间紧,难度非常大。3年来,从全国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到“3S”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一系列先进适用的技术为摸清庞大的水利普查对象立下汗马功劳。

  国务院水利普查办组织开展工作底图制作,编制和印发了24182幅电子工作底图和48149幅纸质工作底图,逐级签订了保密责任书。工作底图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1∶50000基础测绘更新成果、国土资源二调权属数据和水利空间数据,将水利普查对象空间数据外业采集大部分工作转化为内业采集。国产卫星遥感影像使用面积超过540万平方千米,1∶50000基础测绘更新成果第一次在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中广泛使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张图”搭建了数字中国。这张“图”就是最新全国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这一最新测绘成果由1∶50000数据更新工程、西部测图工程、灾后重建测绘工程等国家重点测绘项目形成,是首次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大规模全面应用。它包含许多水利基础信息,如河流结构线、水流方向、堤防、水闸线、涵洞等,水利普查以此为基础,大幅度减少了工作量,彻底改变了传统作业方式,使内业和外业实现统一基准。“水利普查的工作标注有26项,原来是必须实地到达所有的点才能调查清楚,现在通过地图定位和影像分析,其中22项通过室内作业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开车去现场,可以节省很多人力和财力。”国务院水利普查办一位负责人说。

  手持GPS设备,江苏金湖县普查员对规模以上河湖取水口、入河湖排污口、地下水取水井、农村供水工程等四类对象和其他无法在工作底图上清晰辨识的普查对象,进行定位测量,获取到相关数据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系统(RS)等高新技术,在自动提取河流流域边界和数字水系、普查对象高精度定位测量、河流湖泊现势检查和普查成果内业复核等方面得到充分利用。

  在水土保持情况土壤侵蚀普查中,首次采用分层不等概系统空间抽样方法布设野外调查单元,开发了土壤侵蚀外业调查系统和土壤侵蚀量计算系统;在侵蚀沟道普查中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1∶5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和2.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软件自动分析和人工后期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提取沟底线和沟缘线……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应用,提高了普查效率,确保了数据质量。

  水利普查对象空间标绘采用县、地、省和国家四级分工合作、逐级汇总的工作模式。国普办开发了专用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编制印发了《水利普查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规定》,固化空间数据采集流程,简化了操作。

  经济社会用水情况第一次系统地构建了取用水户样本网络,做到全国重点用水户全覆盖。共选取83万多个用水调查对象,以县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区为单元采用供用水量平衡分析、推算全国用水总量,成果的系统性、全面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项用水量调查工作。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等技术,除4个省级水利普查区因数据保密要求外,28个省级水利普查区的水利普查基层登记台账管理系统和普查数据处理上报系统采用了省级集中部署,县、地通过网络应用的工作模式,为过程中工作进度统计分析提供了极大方便。

  先进实用的普查技术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普查始终以数据质量控制为主线,引进最先进的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制定了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实施了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质量控制和分级分类质量控制,做到普查对象应查尽查、不重不漏,普查内容应填尽填、完整规范,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来之有据,确保普查结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3年3月26日

        
陈君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