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甘肃:直面“干酥”保饮水

  听到甘肃二字,马上想到其谐音“干酥”,之后脑海中浮现一片灰黄:漫天飞舞的黄沙,风化严重的戈壁,几近干涸的河流,渴得冒烟的农田,一眼见底的水井……记者踏上陇原大地,旱情确如想象,不过经历了“十年九旱”的甘肃人早已习以为常: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工程型、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并存是甘肃的基本水情。尽管如此,甘肃人民从未停止过阻挡旱魃的脚步。

  4月2日下午抵达兰州后,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苏永新介绍说:“甘肃黄河以东白银、定西、庆阳、平凉等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冬春连旱,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加之降水稀少,11个市(州)66个县(区)的503.74万人受灾,94万人饮水困难,作物受旱严重,还有1548万亩白地无法下种。目前最要紧的是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工程作用,保饮水,保春耕。今天省里已经启动Ⅳ级抗旱应急响应。”

  3日一大早起来,记者发现晚间被水泡过的毛巾和棉拖都“肝硬化”了,干旱程度可见一斑。兰州号称“黄河之都”,市区受旱情影响不大,但下辖的榆中、永登等北部地区群众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

  “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兰州甚至整个甘肃的风土人情,都浓缩在这句看上去十分诙谐的话语中。这条河,自然是指黄河,但黄河在西北地区的上游丝毫没有在中下游泛滥呼啸的那股子劲儿,反倒温顺得像头没长毛的小狮子,可能也与干旱有一定关系。

  在甘肃平川地区,现在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但在山区,饮水仍主要靠集雨水窖工程,逢上严重旱情,水窖就干了,群众只能通过政府救助补贴和抗旱服务队送水解困,或者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拉水吃。

  记者与水利厅的工作人员一同赶往旱区之一的白银市会宁县。据他介绍,省政府刚刚下拨2000万元抗旱专项资金,用于群众拉水补助,对缺水的部分学校、缺少劳力的困难户和孤寡老人通过抗旱服务专业队拉水供给,保证受旱群众有水喝。在受旱地区,水利部门还按照“一村一案”编制了应急供水预案,确保群众有水喝。

  离开兰州渐远,公路两侧山上呈现典型的黄土高原景象,光秃秃的山上只有一些低矮的松树等用作水土保持或景观树。黄土坡被改造成一层层的梯田,虽然没有水,但是西北人民将过去山坡上的“三跑田”改造成了梯田,蓄住汛期的雨水,远远望去可以看见田间分布着众多集雨水窖。

  一到会宁县,县抗旱防汛办公室主任芦富强就指着接近干涸的祖厉河开始介绍情况,他说:“会宁是国家级贫困县,十年九旱,水资源低于严重缺水线,地下水都是苦咸水,农民群众饮水只能靠打窖蓄集雨水来解决。北部山区早就出现人饮困难,现在县城供水也告急,我们采取应急调水、拉水送水等措施来应对。”

  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向北部山区的汉家岔乡行进,山势越发险峻,视野也更开阔。深邃的沟谷,山涧的村庄,大片的梯田……唯独没见到水的影子,但路上拉水的“三马子”却越来越多。乡长王国兵告诉记者:“全乡7300多眼集雨水窖已经干涸了4000眼,其他也大多没有蓄满水,2万多名群众主要靠乡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管理站供给,群众无水可用就前往供水站拉水。”

  到达供水站的时候,乡民们正推着拉水车有序排队。据水管员王广仁介绍:如今旱情严重,政府对水费给予了补贴,乡民用水是免费的,只需自己解决运费。但每逢乡民赶集的几天,水就供不应求,拉水的人就特别多,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联系乡长,通知县里抗旱服务队从20多公里外的其他供水点调水。供水站的水源是本地泉水,每天出水量86立方米,一方面要为乡镇机关单位、中小学等提供入户自来水,还要满足方圆20公里群众的拉水需求。

  在离供水站不远的赵岔村,村长魏国华带上我们去村民李敏家中,察看甘肃省最早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时建设的集雨水窖,这口窖是李大爷家的“生活必需品”,村里这两天统一请人给填满了水。离开时,在村口看到拉水车还没走远,一群满脸通红、皮肤干巴巴的小朋友这时候放学回来了,圆溜溜的小眼睛直盯着拉水车看。

  进入平凉市静宁县,看到一处干涸的库区,附近的村民在里面种上了小面积的蔬菜和冬小麦,绿油油的十分惹眼,坝上刻着“王家沟水库”几个大字。静宁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新江介绍:“这是一个库容约11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2011年完成了除险加固,今年本应该在抗旱中发挥作用,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与会宁同属重旱区,静宁的人饮问题也十分严重,全县有12个乡镇约4.9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几个月以来,县抗旱服务队的4辆车压根儿没时间停歇,坚持送水入户,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沿着山路颠簸而上,来到位于半山腰的界石铺镇继红村。村民李玉吉十分高兴,因为她家中一口空了的15立方米水窖又“满上了”,而整个过程仅花了一天工夫。她家这口集雨水窖春节后就干了,一直从山沟里挑山泉水存在窖里用,3月27日山沟的泉水彻底干涸,周边几户邻居也都无水可用,于是她向村支部书记张生贵报告,张生贵马上联系界石铺镇党委书记江小兵,江小兵把全镇情况统计后联系县抗旱服务队队长朱雪虹,朱雪虹28日一早就安排拉水车分3次将李玉吉家的水窖装满了,足够附近几户群众用上一段时间。

  全省各级抗旱服务队积极开展拉水送水等服务,82个县级抗旱服务队累计投入抗旱设备1.23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3.45万辆(次),解决了60万缺水群众的临时吃水困难。

  没有水,受旱山区的群众生活举步维艰。不让群众没水喝,第一时间送水入户解困,成为各级各部门在抗旱救灾中的共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4月3日至5日,干旱的陇原大地迎来了一次久违的降水,但全省旱情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干旱并不可怕,西北人民凭借勤劳和勇敢,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建设起美丽家园,也必将力克旱魃,取得抗旱保饮水保民生战斗的胜利。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3年4月9日

王迪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