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北川:一座城市的涅槃重生

2011-05-11

  北川,全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因“5·12”地震的彻骨伤痛,在人们脑海里刻下了深重烙印。

  这也是四川灾后重建中唯一一座整体异地迁建的新城。三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将整个北川老县城毁于一旦。它的重建,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和情感。尤其是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北川人,见证了北川在废墟中重生,犹如凤凰涅磐的历程……

  暮春四月,记者走进北川,踏访这座奇迹重生的小城。

北川新城住宅楼

新城街道

“巴拿恰”商贸街,是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性建设之一,也是北川新县城的门户。

重建的北川中学

  北川新县城选在安县安昌镇东南约2公里处的安昌河畔,占地约10平方公里。行走于北川新城,穿越新北川大道、西羌南街、西羌北街、温泉大道……一条条街道干净而宽敞。看得出,这是一座具有浓郁羌族风情和现代化色彩的小城,一幢幢造型别致、风格各异的六七层小楼连片成排,一字排开,落地窗前撒过一缕缕阳光。

  几乎在每个小区门口,都能看到羌族特色的“牌坊”。乔迁新居的百姓,大都会在新家的阳台上挂起一条红布,这叫“羌红”,是羌族人祈求吉祥的信物。羌红在微风中吹拂,轻柔飘逸……3年了,从地震废墟中崛起,克服重重困难,用岁月的流逝来逐渐抚平身心的创伤,北川人民终于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新家,这是何等的不易!

邓跃明向记者介绍新城的防洪堤防

  听说我们的到来,北川羌族自治县水务农机局局长邓跃明在百忙之中赶了过来。这几年灾后重建任务太重,不光要开展正常的工作,还要操心职工的生活,在23个乡镇、安昌镇临时办公地和新县城办公楼间来回奔波,邓跃明的脸上略显疲惫和沧桑。

  “北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向藏东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由于山丘区面积较大,水源不稳定,我们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重建或新建五小水利工程、微水工程、堤防及水土保持工程等。”邓跃明介绍说。

  据了解,3年来,北川县通过加大水源地整治、净化和提引蓄相结合等方式,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已基本解决23个乡镇319个村共计19.5万人的饮水问题,保障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县水务农机局已将小微水资金575万元下达到乡镇,使震损严重的“五小水利”工程得以修复,保证了灌区水稻栽种用水和其他农产品的灌溉用水需要,保障了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使灾后的北川人民真正实现了“安有所居、乐有所业、富有所致。”

  此外,北川新县城位于安昌河冲洪积平原台之上,规划区内存在岩溶及隐伏岩溶,禁止大量开采地下水,否则可能产生岩溶塌陷和沙层沉陷,危及建筑物安全。为此,北川县决定尽快建成开茂水库,作为新县城的水源工程,以替代目前使用的地下临时水源。工程计划于今年5月立项,9月正式开工建设,水库总库容2453万立方米,为城乡17.6万人口供水。水库建成后,将有效改善下游1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并成为下游辽—安工业园、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以及沿线黄土、花荄、界牌等集镇重要的补充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

禹王桥

  北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治水英雄大禹的故里,建在安昌河上的一座仿古式建筑——禹王桥就是因大禹而得名。现在是枯水季节,安昌河里的水还不多,趁着汛期未到,远处几位施工人员正在加紧维护堤岸。据介绍,北川新县城的防洪堤防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混凝土护坡,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穿堤马道以上采用生态包进行生态护坡,花团锦簇,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

  地震后,北川灾后重建的防洪堤工程有23处27个,共计34.6公里。目前已有27.3公里完工,其余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争取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工。通过灾后重建,北川新县城和所有乡(镇)场镇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形成,为全县防洪度汛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记者问及现在工作和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时,邓跃明说:“现在河势还不稳、山体破损严重,随时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这是我们工作上遇到的最大困难。因此我们正在加强山洪预警和水资源监测,每年都要组织老百姓进行防汛演练,避免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在驱车去往唐家山堰塞湖的途中,记者一行来到了北川老县城,这座废墟上的地震遗址博物馆。

  与新县城的热闹、喧哗相比,老县城安详而沉寂。人们的声音不自觉地放低,放低,再放低。在这里,找不出一处完好的建筑,所有的房子都裸露着钢筋混凝土,横七竖八地倒在一起。

北川县水务农机局遗址

  “这里就是我们水务农机局的一栋办公楼和两栋宿舍,其中两栋已经完全倒塌。这场地震我们有25名职工遇难,大多是局里的技术骨干。我当时被地震困在二楼,本能地用双手扒开钢筋混凝土才爬了出来。爬出来看到对面的北川中学,只剩下一面五星红旗,当时我的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来到县水务农机局的地震遗址,邓跃明的声音有些颤抖。

  沿着主干道轻轻地走着,路旁的每一棵万年青上都系着白色的纸花,这是清明节时前来悼念的群众留下的。

悼念

寄托哀思

  “5·12”汶川特大地震,曾使我们扼腕而泣;3年来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让我们重绽笑颜,幸福自豪。一个“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的崭新县城拔地而起,曾经伤痕累累的羌乡,一个云朵上的古老民族,又披上了美丽的盛装,青山绿水的家园充满活力,令人神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5月11日

杨勤 席晶 李立平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