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丰县加强机构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人才保障,使小水利服务大民生的能力明显提高。水利发展步履铿锵,水利建设项目遍地开花,水利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服务机构之变
全县21个乡镇全部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县乡两级实现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化、防汛文电处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防汛管理网站化。在保护面积万亩以上的恩江河七都堤、八江堤、金家堤成立了堤防管理所,每个单位安排3名以上工作人员,力保沿岸群众防洪安全。
同时,投资近千万元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让远离县城的干部职工生产生活舒心惬意,安心工作,坚守岗位。
服务组织之变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及机制、体制原因,有些水利工程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归属不清、管理职责不明,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做到建管并重,永丰县制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办法》,着力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使当选者能够真正代表农民用水户的利益。
永丰县水利部门对工程建管成效进行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并聘请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我们分段明确渠道管理责任人,让协会会员发挥作用,彻底改变了过去灌溉工程有人用无人管的情况。”藤田镇岭南村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人王举亩说,“农民用水户协会不仅确保了工程完好率,提高了用水灌溉效益,还有效防止了水事纠纷的发生,维护了灌区群众安定团结,小型水利工程实现了‘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长远’的目标。”
服务费用之变
永丰县水利局全力争取县委、县政府对田间渠道管护经费投入支持,县政府出台了非国有水利工程“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惠民政策,对群众自建自管的小水渠、小水库、小山塘、小水陂、小泵站、小水圳、小机井等“七小”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均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在中央1号文件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后,该县“民办公助”财政补助经费比例提高到40%。
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激发了群众投资水利的热情,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全县吸引了民间水利建设投资近3亿元,带动全县新建改建小山塘164座,改造和新开挖渠道2万多米,新建小型电灌站27座,新建维修抗旱井932眼,全县累计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9.2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沿陂镇禾岭村小组有农户145户,耕地面积2000亩,遇到雨水少的年份,农田常常因为缺水而减产甚至绝收。在县里1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的带动下,自筹资金60多万元,兴修了一座库容为7万立方米的山塘,受益灌溉面积达1800亩。
服务能力之变
有了机构和经费保障后,永丰县水利局积极解决人员不足问题,做到招聘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并重,以人为本,人才兴水,加速提高水利干部职工的服务能力。
2011年,永丰县水利系统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干部职工占总人数的71%。“十二五”期间,县政府将每年面向大中专院校招聘水利专业人才5名以上,充实到基层单位。
此外,采取的培训小型水库报汛员、每年开展抗洪抢险队伍实战演练、培训水利工程农民义务质量监督员等措施也取得明显效果。在人才使用上,永丰县水利局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遴选人才到重要岗位,一举打破过去有的单位人才闲置或人才缺乏的现状。
永丰县水利局局长程运生说:“下一步,我们将重新组建乡镇水管站,每个乡镇村聘请一名水管员;成立小型水库管理局、乡镇小型水库管理所,全县110座小型水库全部成立管理所;加强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服务队的建设。”
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