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学治淮的成功实践


2008-03-04

    在新一轮治淮建设中,江苏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转变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积极发展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和民生水利,着力提升水利工程的综合功能效益。

    江苏地处淮河下游,境内流域面积6.36万km2,在历史上黄河南泛夺淮之后,饱受淮河水患之害,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勤劳勇敢的江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不懈团结治水,治淮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彻底改变了水患肆虐、灾害连连、人民灾难深重的历史。

    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大决策,开始规划实施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江苏省认真贯彻国家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科学治水,持续推进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特别是2003年淮河流域再次暴发大洪水后,江苏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治淮建设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加大了治淮建设的工作力度,开始了江苏治淮建设的全力冲刺。

    经过多年的努力,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涉及江苏省的11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入江水道加固、分淮入沂续建、洪泽湖大堤加固、怀洪新河治理、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石梁河水库和小塔山水库除险加固等6项工程全面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剩余工程正在按计划抓紧实施。截至2007年12月底,江苏省已完成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总投资100多亿元,占国家概算投资的90%左右。在淮河下游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入海水道、入江水道、淮沭河、新沂河、新沭河以及黄墩湖滞洪区等大型骨干工程为主体的防洪保安工程体系;以主要入海河流的海口枢纽、沿海挡潮闸和千里海堤所形成的挡潮御卤工程体系;以区域河网、湖泊、节制闸和排涝泵站等工程组成的除涝降渍工程体系;以京杭运河为主要输水线,洪泽湖、骆马湖为调蓄湖泊,以及9级17座大型抽水泵站为骨干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这四大工程体系既功能明确,又互为依托,为淮河下游地区的防洪排涝、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回顾江苏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的历史,是江苏水利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治水思路的过程;是江苏水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江苏人民科学治水的成功实践。

    一、统筹兼顾,洪涝兼治

    “尊重水的自然规律,给洪水以出路,与洪水和谐相处”,是江苏新一轮治淮建设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在治淮工程规划思路上,坚持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通过重点整治入江水道、建设入海水道、拓浚怀洪新河、实施分淮入沂,扩大洪水出路,实现流域洪水安全下泄入江入海。在治淮工程建设目标上,坚持统筹兼顾,洪涝兼治,注重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的有机结合,注重主体工程建设与影响工程的同步推进,注重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兼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系统功能效益。在整治入江水道、建设入海水道,拓浚怀洪新河,新沂河等流域重点工程的同时,积极规划实施里下河地区、洪泽湖周边地区以及主要行洪通道两侧低洼地区的综合治理,重点解决这些低洼地区因洪致涝问题。通过修圩堤,浚河道,建泵站,恢复河湖调蓄能力,有效提高这些地区的排涝标准。在2007年淮河大水中,不仅实现流域洪水安全下泄入江入海,区域的涝灾程度也比1991年和2003年都大为减轻,治淮工程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二、科学规划,综合利用

    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是科学治水的基本内涵。在历史上,江苏省淮北地区既怕水多又怕水少,常常是水旱灾害交替发生,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一轮治淮建设中,把治淮工程建设与实施国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治理洪涝灾害与洪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优化调度和截污导流、水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安排,综合利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流域和区域防洪排涝工程标准,而且有效扩大了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了江、淮、沂沭泗三大水系的互联互通互济的工程能力,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系统的综合功能。2007年,为加快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江苏省委、省政府又决策实施集送水、排涝、航运于一体的通榆河北延工程,届时,将在苏北地区形成东西两大江水北送和南北水运的骨干工程体系,这对加快江苏省苏北发展,促进沿海开发,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始终是水利建设的根本目标。在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在流域性骨干工程建设中,还是在区域治理工程建设中,江苏始终坚持把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就是充分体现民生水利思想的典范。在该工程的设计上,为了解决好工程沿线群众灌溉、排涝和饮水安全问题,特别选择了“两泓三堤”的工程布局,在行洪滩地上,开挖南北两泓,不仅对沿线地区排水实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而且做到“引排分开、清污分流”,保证了沿线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这一科学的规划思路和工程设计布局,极大地改善了沿线地区百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工程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治淮工程建设中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直接关系到被征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中认真贯彻“以民为本”的理念,严格执行国家移民安置政策,坚持政策公开、程序规范、阳光操作、社会监督,做到让群众知情,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使群众满意。2003年和2007年两次大水后,江苏省水利厅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对涉及行洪通道滩地损失的群众及时足额进行补偿,对损坏的水利设施及时组织修复,得到了工程沿线干部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治淮建设事关淮河安澜和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决定加快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这是淮河流域的一次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将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科学治水新思路,全面完成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任务,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作者: 吕振霖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