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山——黄河铁军川中情


2008-07-22

 

黄委工程抢险队二队队长、黄委山东河务局副局长张柏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张柏山,现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在赴四川抗震救灾中,我担任黄委第二抢险队队长。

  紧急部署 迅速行动
  5月17日晚上和18日上午,黄委先后命令山东黄河河务局组建黄河防总第二、第四抢险队,奔赴四川抗震救灾。省局党组连夜紧急部署,迅速行动。

  紧急部署 迅速行动
  为保证18日早上7点的启程,大家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刚刚援藏回来的干部马新国主动请缨;新婚第6天的队员张茂松瞒着家人,毅然入队;山东黄河医院护士崔继红,哄睡8岁的女儿,连夜报到。
  277名队员,携带42台(套)大型抢险机械设备,两天两夜急行军2200余公里,分别于5月19日凌晨和20日上午,到达四川广元和德阳。

  完成的抢险任务
  根据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的部署,我们首先在广元完成了渔儿沟水库排险;在德阳疏通了石亭江广济段主河道。后又会战绵竹,完成了马尾河、联合、陈家湾3座水库的应急排险任务。期间,我们还应驻地镇政府的请求,抢修和疏通了广元三堆镇5个村庄20余公里的出山道路,为3000多名村民顺利撤离打开了生命通道。

  余震声中过秦岭
  我们赴四川抗震救灾的第一幕惊险,发生在19日的深夜冒险过秦岭。抢险车队昼夜不停,队员们饿了,吃根火腿肠,啃口方便面;怕耽误行车谁都不肯多喝矿泉水。深夜,从黄河入海口经过三十多个小时连续奔波的车队进入秦岭隧道群:深山峡谷,隧洞接着桥梁,桥梁连着隧洞。行驶中,路上的车辆骤然减少,几乎只有我们还在群山中穿行。就在这时,夜里有强烈余震的预报,瞬间出现到了所有队员的手机上。在谁也难以预测的危险面前,每一名抢险队员心里都十分清楚,抢险救灾,兵贵神速。冲过秦岭隧道群,虽说有人身危险,但若有犹豫,万一余震塌方阻塞,困在半路上,将辜负灾民的期盼和上级的重托。开弓没有回头箭,责任和勇气让大家在"余震"声中,快速地穿过了秦岭隧道群。

  排险渔儿沟
  地震灾害后,一座座震损水库,高悬在数百米的山腰上,犹如一支支利剑悬在头顶,一旦溃坝,灾区人民将是雪上加霜。我们接受的第一项抢险任务,就是渔儿沟水库排险。高水位下的百米土坝,坝体严重滑坡,多处开裂,裂缝纵横交错。水库左侧,山坡上几十块巨石已经松动;右侧,连日的大雨已使疏松的山体吸足了水分。抢险机械一时上不去,我们的抢险队员面对高温酷暑,毫不畏惧;开挖坚硬的溢洪道,手指磨出鲜血,全然不顾。队员们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干,几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从抢险队宿营地到水库工地,悬崖陡峭,山高路险。5公里的盘山路,最宽的路面不到3米,大型施工设备根本上不去。水库抢险昼夜轮班,越野车一趟接一趟地运送抢险队员,盘山路要绕20多圈,过10多个急转弯,刹车片时常刹出焦糊味。在险恶的山路上来回刹车,稍不留神就可能车毁人亡。一天下来,每辆车都要数十次地往往返返,对于从平原来的司机,这是一项十分严峻的考验。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全体队员只有一个心愿,这就是:早一天排除水库险情,才会真正没有危险。

  排险渔儿沟
  5月30日,经过9个昼夜的艰苦施工与舍生忘死的奋战,渔儿沟水库排险工程提前一天半完工。

  鏖战石亭江
  石亭江的堤防遭到地震的重创,上游山区有四处堰塞湖,下游河道被乱石严重堵塞,极大地威胁着绵竹、什邡两市的安全。广济段抢险疏通工程是一块"硬骨头"。面对石头的世界,常年与黄河泥沙打交道的抢险队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难题。我们的挖掘机、推土机,在巨大的石头面前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一铲下去,巨大的钢齿,只能在坚硬的石头上划出几道白印,冒出几缕白烟,沉重的机身已经高高地翘起,石头却纹丝不动。但是,巨石没有挡住黄河铁军前进的步伐,困难没有吓退黄河铁军高昂的斗志。队员们克难攻坚,艰难地挖掘,认真地探索。一开始,一天只能挖运百十方石头。两天后,进度明显加快,一天可以挖运一千五百多方石头。为了抢进度,机械昼夜不停。挖掘机司机用浓茶提神,在高温40多度的驾驶室里作业,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6月5日,工程顺利通过了前方指挥部的验收。

  鏖战石亭江
  当晚,恰降一场暴雨,河道泄洪畅通,抢修工程及时发挥了效益。

  打通生命通道
  连续的余震和降雨,山体大面积滑坡,三堆镇5个村庄的3000多名村民急需紧急撒离。接到驻地镇政府的请求,我们迅速进入现场,当看到要抢修的撤退道路时,不免有些吃惊:余震导致的山体滑坡和滚落碎石,已掩埋了数段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在近似"一线天"的山沟里,道路的一侧是山岩,另一侧是40多米的深沟。挖掘机在这里行驶,外侧履带经常一半悬空。山间不断的渗水造成路面的泥泞不堪,挖掘机的履带和队员们的脚下不时打滑,稍有不慎就会跌落山沟。面对高危的抢修现场,队员郑书成毫不犹豫:"我先上,我驾驶挖掘机最有经验。"可大家都知道,老郑的妻子下岗待业,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挖掘机小心翼翼地靠近。尽管百般注意,危险还是降临了。

  打通生命通道
  5月25日下午,山谷中忽然一阵轰鸣,地动山摇。远处,一个巨大的山头顷刻间滑落下来。这是一次6.4级强烈余震。我们距震中直线距离仅为20公里。负责安全瞭望的寇春祥,刚才还与母亲在电话中说平安无事,现在却不顾一切地脱下上衣,拼命地摇晃,拼命地大喊:"老郑,老郑,危险!"抢险组长李国,冒着被滚石击中的危险,指挥着老郑弃车躲避。郑书成马上停机,跳出驾驶室,按事先商定的避险方案,迅速匍匐在挖掘机背山一侧。滑落的碎石掩埋了挖掘机另一侧的履带,老郑,躲过一场劫难。

  我是铁军一员
  为了提前完成抢险救灾工作,我们的队员表现出了黄河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抢险队帐篷里的温度能使蜡烛融化在一起。副队长刘建国,腰椎间盘严重脱出,高温酷暑下,他穿着厚厚的毛裤、扎着20公分的护腰,坚守在抢险一线。后勤组长张建国,为了保障抢险队的生活供给,昼夜奔波,采买购物,体力不支,晕倒在成都街头。

  鲁川情深
  在抗震救灾的每时每刻,我们始终坚守"急灾区人民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办灾区人民所盼"。在渔儿沟水库排险中,溢洪道上的便桥被拆除后,我们精心选址,为村民架设了新桥,开辟了2公里人行便道。村民们称之为"爱心桥"、"便民路";考虑到山里数千村民的用水,我们完成溢洪道开挖,在保证安全溢洪的前提下,适度保护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为水稻插秧赢得了主动;渔儿沟水库地处深山,粘土极为缺乏,我们将施工中开挖出的粘土全部集中堆放,为以后水库重建留存了宝贵的土料。在联合水库除险中,我们改变了大型施工机械通过村民稻田进入现场的原定方案,只让小型挖掘机沿着水库围堤进场,用我们的加班加点保住了油绿的稻田和青翠的竹林。

  鲁川情深
  抗震期间,我们的驻地几乎每天都有当地政府、村民的有组织的、自发的慰问与关怀。一面面锦旗,一车车农副产品,连商户们都免收或减收我们的购货款,表达着灾区人民的深情厚义。工地附近理发店的老师傅免费为队员理发,看到又累又困的年轻队员,拿出家里仅有的几个水果和几瓶矿泉水。动情地向大家说:"你们的年龄同我的小孙子差不多。这次地震,是武警战士从废墟里救出了他,我们感谢武警战士,也要感谢你们,感谢所有来灾区救援的人。你们为灾区做了这么多事,受了这么多苦,这几个水果、几瓶水算个啥?"抢险队员执拗不过,接受了这份厚重礼遇。第二天,又把自己的食品和矿泉水,悄悄地放在了理发店的院子里。

  在抗震救灾的30个日日夜夜,我们发扬黄河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顽强拼博、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各项抢险任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

  汛期已到,我们坚守黄河防洪阵地,要当好抗洪抢险的突击队,誓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们都将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谢谢大家!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