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部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8年7月)

长江水利委员会纪检组长陈飞在大会上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长江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委主任蔡其华同志亲自带领260余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奔赴灾区一线,全委上下戮力同心,顽强拼搏,为夺取水利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克难攻坚,为成功处置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提供强力技术支撑。按照温总理提出的"安全、科学、快速"六字方针,我委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深入查勘,反复研究,加密会商,在24小时内制定了利用堰体上的天然垭口开挖泄流渠的工程排险方案,为唐家山堰塞湖科学排险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对各种溃坝模式及其风险进行演算分析和科学评估,指导地方制定了转移避险方案。在30多个日日夜夜里,蔡其华主任、徐麟祥大师始终坚守一线,除险方案技术负责人杨启贵等驻守唐家山堰塞湖10天9夜,在现场指导施工。唐家山堰塞湖排险、避险的双胜利,凝结着我委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我们为创造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是紧急抢险,及时疏通平武县文家坝堰塞湖。平武县文家坝堰塞湖是这次地震中形成的一个高危险级堰塞湖。根据水利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的安排,我委紧急派遣一支60余人的水利工程应急抢险队,克服施工场地狭窄、土石开挖困难等诸多难题,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精神,鏖战三天三夜,成功挖通文家坝堰塞湖泄流渠,并在过流后一鼓作气拓宽挖深泄流渠加大泄流,使该堰塞湖成为灾区唯一由水利抢险队施工、第一个采取工程措施疏通的堰塞湖,为水利部争了光。
三是勇挑重担,圆满完成灾区震损水利工程排查任务。我委调集技术骨干深入四川广元、绵阳、德阳、阿坝、成都、遂宁等重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对四川境内300多座震损水库、13座水电站、10余处堰塞湖进行了现场勘查,对10多处堰塞湖实施了应急监测,完成了23座水库的应急除险方案编制工作,并提供了各方面的技术指导。部广元工作组组长、遂宁工作组组长、水文专业组组长,以及供水专业组副组长均由我委专家担任。同时,我委还派出两个工作组分别对重庆、湖北两省(市)震损水利工程进行现场查勘和技术指导工作,有效防止了次生灾害发生。
四是加强巡测,切实保障灾区供水安全。组织12人的水质应急巡测组,调集2辆监测车,携带多参数仪等快速应急监测设备,对四川都江堰、江油、绵竹等12个重灾区的200多个城市和乡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和临时安置供水点的水质进行巡回检测,累计行程10000多公里,检测水样500多个,获取监测数据5000多个,汇总并上报水质组1000多个水样的10000多个监测数据,在保障灾区供水安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灾区群众的普遍好评。
五是全力以赴,扎实做好水利抗震救灾后勤保障工作。向灾区一线派出车辆近50辆,为前方各组(队)采购配发各类物资计3000多件(箱),调运2万件救生衣、20台小型发电机、200盏照明灯、40盘电缆、500只便携式查险灯支援灾区,运送挖掘机、推土机、卡车和钻机等重型设备10余台(套),有力保障了水利部前方工作的开展。
六是同心同德,积极捐款奉献爱心。我委单位和职工个人捐款累计达1053万元,捐款速度之快、捐款范围之广、捐款数量之巨,均创历史之最。
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是对我委广大干部职工的能力、作风、品格的全方位检验、锤炼和升华,陈雷部长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长江委所做的工作,会永远地载入中外抗灾的史册。"四川省委省政府给我委授予了"科学除险,技术一流"的锦旗。中华全国总工会分别授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委应急抢险队和水质巡测组 "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我们将按照水利部的要求,认真总结水利抗震救灾的成绩和经验,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一手抓水利抗震救灾,一手抓长江防汛抗旱,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夺取抗震救灾、防汛抗旱的双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