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走上节水路—— 衡水市水务局引供水工程管理处 肖玉栋


2008-12-11

  我的家乡在华北大平原上,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极端缺水的小村庄。过去“有一本难念的经”,那就是贫穷,穷得十里八乡有名。土地盐碱和苦水井是家乡贫穷的背景。我是喝着苦水长大的,苦井里的水不能洗头发,一洗头发就像毛毡子一样乱在头顶上,梳不开,理不动。用苦水煮绿豆饭,煮不熟,嚼不烂,咽不下,只能喝绿豆汤。逢年过节为了喝上甜水就到八里之外的邻村挑甜水吃,否则,要等到下大雨的时候才能接到房顶的雨水喝,冬天下了大雪才能融雪化水用,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好办法……


  因苦水而引发的更苦的故事不胜枚举。


  父老乡亲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代的艰辛与大自然对他们的不公抗争着,但年复一年贫穷却依旧。直到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乡亲们认识到:要富,要走科学发展水利之路。上世纪90年代迎来了黄淮海开发工程,乡亲们借东风,在希望的田野上打了第一口机井,一口井水清澈的甜水井。那一年后,喜得甜水灌溉的庄稼长势喜人,农业生产打了翻身仗。乡亲们又利用地下输水管道将机井里的甜水引到村里,家家户户将自来水安到了水瓮边,灶台上,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家乡在发展中向现代化进军了。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用水量的增长,超采地下水严重,水危机悄然来临。衡水市是华北严重缺水地区,桃城区是衡水市极端缺水的典型,桃城区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20立方米,全区多年平均需水量为1.4亿立方米,而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6000万立方米。多年来,一直靠超采深层地下水来保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地下水水位以每年超过2米的速度下降,桃城区成为冀枣衡地下深层淡水沉降漏斗中心,水位最大埋深达98米,引发了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自2000年以来,桃城区水务局立足实际,找准了农业用水这个切入点,抓住了节奖超罚这个抓手,采取分水到户,分水到田,开了中国井灌区地下水水权分配的先河,树立起农民有限用水的意识,取得了非常好的节水效果。2005年他们又探索成功了“提补水价”理论并填补“提补水价”空白,在全区36个试点运行良好,效果非常明显,实现了节水与增效的双赢。


  我的家乡是桃城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之一,以我们肖家村为例计算水价,实现提补水价机制后,农业灌溉用水价格由当初的0.35元/立方米提高到0.5元/立方米,把提高的0.15元作为节水调节基金,节水调节基金按照开始公示的耕地面积每半年平均发放一次。如果某户亩均用水量是全村亩均用水量的3倍,实际水价为0.45元/立方米;如果与全村亩均用水量相同,实际水价为0.35元/立方米;如果是全村亩均用水量的50%,实际水价为0.2元/立方米,如果是全村亩均用水量的30%,实际水价为零。这是一项理念全新的时代节水水价。


  桃城区自2004年开始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到目前已建设完成了63个试点村,节水率均达20%~30%,老百姓不但为国家省了水,还为自己省了钱。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势在必行。


  桃城盛开“节水花”,这是科技之花,是和谐之花,是文明之花,是我们家乡的光荣与自豪。我为家乡喝彩,我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喝彩,我为改革开放喝彩,喝彩我的家乡迈入小康,喝彩30年水利事业走进辉煌发展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衡水市水务局引供水工程管理处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8年12月11日

作者: 肖玉栋
SRC-66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