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3岁的我正在南方一个山区小县城念初中。30年过去了,当时小小少年的我已步入了不惑之年。回望这30年,留在我记忆里水的故事也随着时代而变化。
小时候,我们生活饮用水是挑井里的水。念小学时,随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裹过脚,我就帮奶奶挑水。水井离奶奶家有一里长的路,挑担水来回大约需半个小时,挑水对当时我这个瘦弱的少年来说,是一天中的难事。每次去挑水,奶奶总是叮嘱:“育养古(我的小名),提水时一定要谨慎,走田埂小心路滑,半路累了,就放下来歇会。”那水井的井口很大,有2米多长,1米多宽,近3米深,不小心就会掉进井里。还要路过一片稻田,大概有300米长的田埂路,是用鹅卵石铺的路面,一下雨路很滑。看到我瘦弱的身影,来挑水的大叔大嫂大哥大姐们,毫不犹豫地帮我提好水。我清晰地记起,有一次,在铁路工作的三姑从外地回奶奶家坐月子,我挑完水后,三姑还奖给我5毛钱呢。
以后,我参加高考,到外地求学,参加工作。到了1988年,我回家过春节,奶奶拧开自来水龙头喜笑颜开地对我说:“育养古,我们家接上了自来水,不需再难为你们后生帮我挑水了。”显然,奶奶把减轻我们挑水负担,当作大事。自来水给全家带来幸福,奶奶把幸福的花儿绽放在脸上:“呵呵,有了自来水做饭、洗衣、搞卫生……足不出户,真便利。”
现在,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集中供水,还是分散供水,随着国家的强盛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饮水安全工程遍布城乡村寨。水利人看现场,搞测量,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绘图纸,出预算,经常挑灯夜战。汝城县水利局工管站副站长陈泽长,年过半百,现场看线路、施工监管、管材搬运等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在热水镇集中供水工程施工中,他严把施工质量关;在三星镇殿华村供水项目验收时,他严把质量验收关……水利人心系民生,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无不彰显“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近几年,汝城县通过实施安全饮水项目,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10多万人。自来水的普及,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活、生产环境。人们打开热水器就可以舒服地洗澡,摁下洗衣机按钮就可以全自动地洗衣……人们不断地享受着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我讲述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甚至是平淡无奇,但我相信这些将会成为历史草稿的一部分。走过30年的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记忆,留在心底、刻在脑海,我们都是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出自庾信的《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公元554年,梁元帝派他出使西魏。没多久,梁朝被西魏灭掉。西魏王非常赏识庾信,就留他在西魏的国都长安做官。庾信不愿意,可又走不了。他在长安一直住了近30年,心里非常思念故土。“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表达了庾信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后来演变成“饮水思源”这个成语,规劝人不可忘本,不可忘记别人的恩惠。
是啊,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打下的基业,后人得到恩泽。我们已走到了21世纪,因跨世纪的30年改革开放而感动。我们要“饮水思源”。
作者单位:湖南省汝城县水利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8年12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