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水龙头,看着自来水哗哗地流了出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的张中俊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张大爷说,他这一生有3个夜晚难忘。1953年7月27日,作为一名抗美援朝战士,那天晚上他彻夜难眠,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他感觉这次会议将改变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那天晚上,他激动得睡不着觉。2008年4月25日,张中俊老大爷吃上了自来水。缺水缺怕了的张大爷,那一夜狠狠地喝了几大杯自来水,肚子撑得他睡不着觉。他舀了一碗自来水,来到妻子的坟墓前:“老伴,水利局的干部为我们接上了自来水,如今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喝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缺水了。要是你能看到这一幕,多好啊!”说完,张大爷把这碗水端端正正地放在妻子的坟前。
2008年4月20日,又是一个周末,天下着雨。我与高坪区水利局局长李辉桃等人又一次下乡察看群众吃水问题,爬过几道山梁,来到了离会龙镇只有一公里远的张大爷家。一进家门,张大爷热情地招呼大家到堂屋坐坐,李局长没有在堂屋落座,而是走进张大爷的厨房。揭开水缸上的盖子,舀了一碗水,喝了一口,仔细地品了品,没有吞下去,又放在鼻子边闻了闻:“这水喝不得。”李局长将水倒在了院子里。看着被李局长倒掉的水,张大爷觉得非常可惜。
“张大爷,这水是哪口井的?”李局长指了指厨房中的水缸。
“你们上山不是要经过一个蓄水池吗?就是那里的。”
“你们平时就吃那里面的水?”李局长纳闷地望着张大爷。
“都吃了几十年了,现在还好,靠天下了点雨,蓄在那里。平时我们是用摩托车运水上来吃。”
“群众一边奔小康,一边又在闹水荒,我们要改变这种局面。”李局长沉重地告诉大家。
78岁的张中俊老大爷在这座山上生活了大半辈子,一直过着靠天吃水、与人抢水的日子。这座山上有6户人家34口人,没水吃是他们共同的难题。他们经常以5元一桶的价格在山下买水,然后用摩托车拖上山,人也吃,猪也吃,费用远高于水的价格。很多年前,区红层找水队伍来到这里,技术人员找了一个月,没有找到一点儿水,然后离开了这里。
当天下午,在回到办公室后,一个解决“老革命吃水难的方案”出台了。利用镇新建的会龙水厂,安装自来水管,把水引到山上来,解决这6户人家吃水难问题,免费安装水表。第二天,水利技术干部便立即奔赴这里,为张大爷及他的邻居们安装自来水管道,让他们早日用上卫生、方便的自来水。
30年!张大爷说,吃水难的日子,比抗美援朝还艰难。他还记得1994年的干旱,他与村民到数里的地方去找水煮饭、洗衣服,每担水卖到2元,周边不少旱山村因缺水商店停业,学校停课,教师以啤酒、饼干充饥。七八月份高坪区委、区政府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向他们定点送水达一个多月。
30年后,在水利部门的努力下,全区有各类水利工程2061处,其中中型水库1处,小(1)型水库11处,小(2)型水库23处,山平塘1529处,石河埝497处,已建成各类灌溉渠道571.18公里。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能力为5844.1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6.9785万亩,实际灌面12.6726万亩。有标准囤水田15160亩,各类蓄水池9967口。如今张大爷的吃水难问题终于解决了,还用上了高科技,刷卡用水,这是他这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高坪区水利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8年12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