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一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宏伟设想,经过了50多年的勘测、规划、论证,终于在2002年12月27日付诸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把南水北调“建设成世界一流工程”的要求。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华北地区的水资源条件,而且还能缓解这一地区长期资源性缺水的矛盾,对于促进区域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我有幸参加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亲身见证了这一世界瞩目的引水工程。在如火如荼的中线京石段施工中,各施工单位改变了以往的人海战术,解放思想,纷纷运用和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打造精品工程。大家把参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作为一种荣耀,生产积极性特别高。为了能够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地完成任务,参建者顾全大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大家一心一意扑在施工一线,与当地百姓共同营建和谐环境。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不断优化,像渠道衬砌机、钢模台车、盾构机等现代化设备进一步在工程中创新和推广运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2008年9月18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按时实现了临时通水,通水这一天,南水北调中线穿过正定县南化村,村里几乎所有人都来到渠道边观看通水。年长的老人搬着马扎坐在大堤边翘首观望,带小孩的妇女们顾不上回家做饭站在渠道边,还有残疾青年坐着轮椅挤在人中间焦急地等待着,大家都迫切地想看到这一渠期盼已久的水。当水头通过大桥时,当地的一位村民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有河了,今后喝水浇地不用发愁了,感谢水利建设者给我们引来了水,把我们的梦想实现了。”听到老百姓的心声,我对他们说,“要谢就谢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改革开放,哪里会有今天的梦想成真。”
一部治水史就是一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这些年每次水利设施的修建不仅仅是一次富民工程,造福当地百姓,带动当地经济建设,更多的是水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融,让更多的人在实践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南水北调这个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正由梦想走进现实。
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工程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8年12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