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在长春成立。松辽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在松花江、辽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国际界河(湖)以及独流入海河流区域内的派出机构,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内的水行政主管职责。从1982年至2008年,历经风风雨雨,松辽水利委员会从诞生到成长,从发展到壮大,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26年辉煌历程。
以发展为目标构筑完善体系
松辽委成立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成立伊始就在完成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组织流域内四省区有关部门进行了三大规划的编制工作。1994年国务院批复《松花江流域规划》《修订辽河流域规划》和《松花江、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形成了松辽流域水利建设和水资源配置的总体布局。根据中苏两国政府有关规定,开展了编制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界河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工作。完成了《东北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规划》和《东北地区水土保持规划纲要》等专业规划。
改革开放初期,流域内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堤防防洪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处于主要地位。在此期间,松辽委不断推进流域防洪工程建设,至“九五”后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库堤结合、功能较齐全、设施较完善的防洪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共发挥防洪减灾效益2300多亿元。防洪非工程措施大量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实现了防汛信息采集、传输手段和防汛指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松辽委在防汛指挥和防汛调度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手段及时预报洪水,制定调度方案,在松花江1991年、1995年大洪水中削峰率达81%,分别减少下游洪灾损失2.48亿元和176.8亿元。1998年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松辽委从全局角度制定科学的实时洪水调度方案,极大地减小了下游地区防洪抢险压力和洪灾损失。
1988年水法颁布,松辽委进行了水法规、水管理和水行政执法三个体系建设,确定地方试点,多次召开松辽流域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促进了地方水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为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陆续开展了取水许可制度建设和收取水资源费工作。上述工作的有效开展,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理解,提高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
党的十二大以后,松辽流域的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但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江河局部水质受到污染,松辽委开始着眼于对水污染的重点治理及整体防治。1987年,四省区政府和松辽委共同组建成立了松辽水系保护领导小组。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逐步形成了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格局。一个符合流域水资源保护实际的管理模式开始形成,并被称为“松辽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东北地区先后开展了8个重点小流域治理,还建立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为目标,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试点区,取得了丰富的各种类型水土流失区治理经验。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号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水利发展思路发生深刻转变,具体体现在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挥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水,坚持科学治水。
松辽委以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为指导,认真履行流域机构各项职责,以推动流域水利、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逐步建立松辽流域防洪减灾保障、水资源供给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体系。在流域管理工作中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以技术管理为主向综合管理转变,以工程管理为主向资源管理为主转变,以决策执行为主向决策制定协商和决策执行并重转变,不断加大流域水行政管理的工作力度,加强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合作,努力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与保障、防洪减灾、饮水安全、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水利改革等方面,转变理念,创新思路,全力推进流域现代水利建设和管理,实现重大跨越,流域规划体系趋于完善,防汛管理方案及信息系统体系基本建成,流域水资源逐步得到优化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显著加强,这些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展示了松辽委改革发展阔步前行的历程。
浓墨重彩谱写水利新篇章
松辽委成立26年来,不断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和流域管理理念“三个转变”,在流域管理各项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十五”以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受到高度重视,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把解决流域防洪体系不完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作为规划工作的主要任务,共组织开展了水利规划19项,前期工作14项。《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辽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辽河流域防洪规划》经过国务院批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已经水利部批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规划》等通过水利部审查;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霍林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扎龙湿地水资源规划,胖头泡、月亮泡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辽河口整治规划等进展顺利;三江平原近期防洪除涝工程规划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启动。一系列控制性枢纽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前期工作陆续完成,为加快流域水利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水资源管理和水权制度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流域水资源配置思路及格局初步形成。松辽流域水资源配置思路是合理开发水土资源,积极保护生态,将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放在首位,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支撑。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是根据松辽流域水资源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及生产力布局的要求,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总体目标,在进一步提高松花江开发利用水平的基础上,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辽河流域严重缺水局面。近中期以实施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引松供水工程、文得根水利枢纽调水工程、黑龙江省引嫩骨干工程、三江平原排灌蓄工程体系及引洋入连工程等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为重点,逐步形成“东水中引、北水南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为解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建立节水长效机制,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制度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展开。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原则及程序、松辽流域微观用水定额指标体系、水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类型和拥有期限等6项专题研究全部完成,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凌河流域、霍林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果,为松辽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为建立流域水权、水市场,推动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配置流域水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防汛基础工作和防洪工程体系日趋完善
流域防汛基础工作始终坚持“给洪水以出路,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流域防洪决策水平和应急调度水平显著提高。《白山、丰满水库防洪联合调度方案》《尼尔基水库防洪调度方案》《察尔森水库洪水调度方案》和《松花江洪水调度应急方案》经批准正式生效,相应的调度系统开发完成并投入运行。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和风险图编制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实施亚行贷款松花江洪水管理项目,流域洪水管理系统建设初步完成,为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提供了技术准备。松花江防汛总指挥部成功组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日臻健全,专业抗洪抢险队伍建设更加完备,防洪工程管理及防洪影响评价等工作逐步加强,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涝灾害损失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流域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察尔森水库通过竣工验收,嫩江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亚行贷款松花江洪水管理项目、嫩江右岸省界堤防工程等全面开始建设,进展顺利。
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为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恶化,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实施湿地应急补水,使流域水生态与水环境得到了保护和修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投资2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平方公里,现已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通过试点工程3年实践,有效地遏制了项目区内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趋势,探索出了科学高效的治理模式,为大范围开展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逐步建立完善东北地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水质监测和水功能区管理,建立排污总量控制机制。协调流域各省区完成了水功能区划报批工作,提出了《松花江、辽河流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开展了入河排污口的普查登记工作,共普查登记了2854个入河排污口。出台了《松辽水利委员会应对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妥善应对了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为省区处理水污染事件提供了有效服务。对扎龙和向海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2001年,组织实施了扎龙湿地应急调水工程,向扎龙湿地应急补水350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湿地因严重缺水引起的生态危机。2004年,为向海湿地应急补水5000万立方米,使向海湿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依法行政能力大幅度提高
“十五”以来,流域水法规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共颁布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90余项,为更好地管理流域水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取水许可管理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切实加强,共颁发取水许可证14万余套,审批水量约940亿立方米,进行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42项。随着新水法、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国家建设法治政府进程加快,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事权关系逐步明晰,流域管理行政行为日趋规范,行政能力显著提高,水政执法监察队伍组建完成,水政执法监察工作不断深入。通过法律宣传、行政协调、编制规划等多种手段,协调省区签订了《松辽流域省(自治区)际边界水事协调工作规约》,制定了《松辽委处理水事纠纷应急预案》,妥善解决老哈河、通榆滞留洪水、诺敏河等水事纠纷,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违章行为有所遏制,水利工程移民得到妥善安置。松辽委还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提高流域水行政管理水平。
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为高效履行流域管理职责,加强了管理能力建设。在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方面,建立了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年龄分布合理,学历、技术职务层次较高,为出色完成流域管理工作任务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在政务公开方面,从机构与职责、规章制度、行政许可等方面进行了公开,为流域内有涉水事务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快捷的信息渠道。在制度建设方面,近年来,对100余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两次全面修订和汇编,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管理机制。在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坚持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财政资金使用更加高效,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2000年应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2001年年末,松辽委网站正式开通,一批流域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在体制改革方面,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于2002年启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成为首批试点。在水利科技方面,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关于松花江、辽河及其治理开发的江河专志《松花江志》(四卷)、《辽河志》(四卷)编纂完成,《东北区水旱灾害》《1998年松花江大洪水》等一批高质量的水利专著相继出版,流域水利管理工作实践逐步向理论成果转换和升华,极大丰富了流域水利科技成果。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全面贯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连续多年被评为水利部和省级文明单位。
改革发展启示
启示之一:先进的流域管理理念,是促进流域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
进入新世纪以后,松辽委按照水利部党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处理流域水利面临的实际问题,流域管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精心编制规划,探索水资源配置格局,努力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湿地应急补水,妥善应对水污染事件,认真维护河流健康,当好河流生态代言人。在流域水利管理工作中,注重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管理、监督、指导职能,流域管理工作重点逐步从技术管理为主向综合管理转变,从工程管理为主向资源管理为主转变,从执行决策为主向决策制定的协商和决策执行并重转变。流域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使流域管理工作和流域水利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
启示之二:不断完善流域规划体系,是做好流域管理工作的基础
规划是流域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松辽委在流域管理工作中,以规划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实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保证水利现代化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松辽流域有关单位共编制水利规划122项,其中流域规划40项,区域水利规划31项,水利专业规划51项。流域综合性的水利规划大部分是在松辽委成立后完成的。“十五”以后,松辽委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流域、区域和河流特点,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考虑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把解决流域防洪体系不完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放到突出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开展流域、区域综合规划和易发水事矛盾的跨省区河流规划等,逐步完善流域水利综合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等规划体系,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启示之三: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是实现流域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松辽委在流域管理工作中坚持科学治水、科学管水,不断取得工作新进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松辽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松辽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专题研究”“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机制研究”“松嫩平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生态环境管理研究”等一系列重大专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松辽流域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松花江流域河道与堤防测量信息管理系统、取水许可管理系统、水情查询会商系统等一批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松辽流域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松花江洪水管理信息系统、松辽委电子政务系统等建设进展顺利。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使流域管理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启示之四:持续增强管理能力,是提高流域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面对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艰巨繁重的流域管理工作任务,管理能力建设已然成为履行好职责的基础保障。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指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以增强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队伍建设,以规范程序和提高效率为宗旨全面推进制度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工作手段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松辽流域水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重大跨越。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水利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松辽委将把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流域管理各项实践中,切实履行流域管理职责,突出抓好民生水利,全面做好水资源管理、洪水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河流管理与河流开发工程管理四个方面的流域管理工作,为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好务。松辽委人将不断开拓创新、拼搏奉献,用心血和汗水筑就松辽流域水利事业新的辉煌,让松花江、辽河奔腾浩荡、永葆健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8年12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