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中国水利报社 马加
一、通过学习感觉到的不足和欠缺
1.被动
2.保守
3.随意
4.笨拙
总结:紧迫感非常强,感觉到压力很大,非常迫切希望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掌握管用的方法和观念,解放思想,寻求破题,创造条件,赢得环境,有所作为,得以发展。
二、作为一名水利新闻工作者,怎样认识科学发展观
1.对于水利工作,作为水利新闻人,我们深刻感觉到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实践中的变革意义。
干新闻习惯用事实说话。我曾经采访过黑河的水资源调度,也采访过98长江抗洪,采访过淮河、太湖的水污染防治,采访过漳河水事纠纷调处,采访过汉江生态文明建设,采访过水利抗震救灾。应该说,这些题材代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反映,也是各种发展观所产生出不同的发展模式,也就造就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没有水资源过度开采就难有绿洲退化,没有水土流失和蓄滞洪区人口过载就难有抗洪严防死守;没有工业企业非法排放就难有下游的污染,没有你争我夺就没有纠纷不断……没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不和谐与不科学,就不至造成失衡的局面。而这些个案和其代表的难题的一一解决,正无一不是水利工作创造性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更无一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以人为本、“民生水利”的现实范本。
水利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性环节,所以,学习中,遇到的科学发展观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带来什么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说,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应用自然规律和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提升与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操作层面的统领与指南。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一是怎样能够领悟,二是怎样成为自觉行动。
2.作为媒体工作者,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角度
1)宣传报道好科学发展观,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水利发展氛围
2)以以人为本的态度为媒体服务的领域和对象做好工作,服务于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对自身事业的建设发展做出科学设计、规划、构建和改革。
三、从实践角度找问题,考虑水利媒体建设中影响科学发展的现实存在因素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个微观行业存在不可避免的挑战和矛盾,行业媒体也同样面临。结合科学发展观的需求和目前我们发展的现实,有一些现实存在的影响因素需要考虑。
1.解决媒体质量问题。报社提出“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应对解决媒体内容质量和影响力问题。这是需要持续、加大力度推进的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媒体更好看,从科学发展观角度说,就是解决媒体发展水平和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的问题,这是媒体发展中的首要问题。
2.解决媒体整体发展战略、尤其是发展后劲的问题,即可持续发展问题。
3.解决规模效益和各种报刊网、音像、展览、印刷、出版等等泛传媒资源的整合问题,即全面、协调发展问题。
4. 解决传统报刊管理方式改革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大背景下,转向注重管理效果和产业发展效益,适应商业化操作,并建立长效机制。
5.人才培养和用人机制。将人的技能结构、用人的方向标准向“发展型”调整,以培养和使用能发展事业的人为先。
四、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议性措施
1.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媒体的发展取决于媒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现阶段,对于主要、重大、关键的新闻或信息传播资源,应重视报社各个媒体手段的整合利用,在具体操作运行中,制定报社媒体应用业务流程,执行整合传播,检测效果评估,用报道和传播链条为形成产业链条做测试和准备,打造行业内其他类似文化产业难以竞争的竞争力。
2.在传播报道链条中,注重循环经济的理念,最大程度减少采编资源和投入成本的投入和重复、浪费,优化整个报道的结构。
3.以某个工作专项、某个报刊版面,或者报刊网、音像、展览、出版、印刷某个媒介方式,进行报社的科学发展试点,或者实验区。
4.开展一次专业的市场和读者调查,最好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对目前整体传播效果水准作出客观、准确评价。
5.针对科学发展尝试进行专项制度建设,或者对现有制度作出改进、调整。
6.细化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报社主业务的具体环节,转化成可操作性措施。
还有3点,谈一下网络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措施:
1.加强能力建设。壮大自我发展的能力,现阶段重点加强促进生产力的基础建设,各个网络传播相关业务的专业主管人才。
2.推动内容和技术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网络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以政务信息、新闻信息、商务信息、文化信息为四个主要平台,以互动为手段,以数据库为基础,坚持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生产力发展。
3.创新机制体制,增强网络媒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内部机制建设,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尝试、探索企业体制下的传媒发展道路,推进资源配置、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最希望能够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引领下,解决资本运作体制和滚动发展体制的创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