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社工程建设与南水北调专刊部主任张焱发言


2008-11-11

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机遇

推动报社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

中国水利报社  张焱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大力建设民生水利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正在全党分批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当前学习和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对报社下一步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抓紧,抓好,抓实,学出成效。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覆盖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其第一要义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是前提,不发展,一切都陷于空谈;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如何真正实现发展,是目标;以人为本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这三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我理解,科学发展观,其实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发展的科学理解和定义,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阐释,对全人类历史发展理论作出的贡献。当今国际金融危机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危机,就是西方国家过度依赖自由市场,放任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膨胀,没有很好把握可持续发展这一规律,实际上也就是没能实现科学发展。

 

    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扎实推进民生水利,就是部党组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水利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水利宣传工作者,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在全面准确、广泛深入、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全系统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上来,统一到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上来,不断加深水利干部职工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理解和把握,促进社会公众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认知和支持,把体现部党组的思路和反映职工心声统一起来,把水利发展和民生需求统一起来,振奋精神,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团结治水的良好氛围,将党的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自觉行动和具体措施。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良好氛围和精神动力。

 

    二、报社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做好自身的科学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完成部党组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面对水利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水利宣传工作和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从报社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正面临着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

 

    1.外部来讲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互联网和数字通信为支撑的技术浪潮,使各种媒介出现了融合趋势,这给传统纸媒带来了革命性挑战。虽然是技术手段的变革,但因其不但使信息的采集、合成、传播、经营这个过程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而且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等各种传播形式都高度集成在一个平台,使的信息能量实现互补和叠加,使传播效率和效果出现了质的变化趋势。这使得任何一种传统媒体难以与之相比。因此,这对于任何一种传统媒体来说,都是革命性的。

 

    二是国家新闻体制改革,使报社面临转企的变革。国家已经作出部署,既有时间表,又有路线图,不可回避。

 

    2.从内部来讲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体制机制的落后,实力的不足。这些年来,整个新闻界的体制改革处于各行业落后的状况,报社也不例外。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在一些机制上进行了改革,激发了一些活力,效果还是明显的,但从本质上讲,我们还是沿用传统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分配、人事制度,大锅饭严重。这与此次新闻改革是不适应的,将面临质的变化。

 

    二是人力资源的匮乏和储备不足。从观念、视野、人才结构、知识结构到培养、引进、退出机制,都与市场经济脱节,超稳定的结构形成了强大的惯性,也养成了惰性。从观念上讲,排斥竞争,依赖性强,人才自我规划,自我成长的欲望不强;从人才结构上讲,在传统体制、办报模式及相对封闭的行业特性下形成的人才队伍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还不够;从知识结构上讲,知识结构老化、单一,更新速度慢。同时,应对媒体融合大趋势,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储备不足,掌握前沿传播技术、熟悉前沿传播理念的人才不够。这些已经成为我们应对变局,继承和创新的瓶颈。这不单是我们报社的困难,也是多数传统媒体遇到的困难。

 

    三、应对建议

 

    1.对于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要坚守而不是丢弃自己的行业优势,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又因新技术可以显著优化传播过程、效率和效果,给报纸采编方式、发行、经营等传统方式带来质的变化,所以要有实质性措施来来应对。目前至少要从媒体介入、机制调整、人才储备等方面入手。

 

    媒体介入,要从新媒体运营理念、体制、规模、运行过程及信息的收集、合成、传播过程迈开实质性的步子。报社每个人,应该是新技术的使用者、新手段的创造者和新趋势的思考者。

 

    机制调整,要建立适合报社新技术运用、新媒体发展和各种媒体融合的促进机制,把报刊的发展与网站等新媒体的发展统筹到一个整体来考虑。

 

    人才储备,目前我们在实施媒体融合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都不足,应抓紧引进或培养。这是适应下一步变革的基础。

 

    2.对于新闻体制改革,自生自灭或兼并划转不是职工的愿望,而且操作难度和可能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可控的,因此,在水利部党组关心和支持下,在建立水利大宣传格局的框架下,整合行业内的宣传资源,进行体制重新设计。成立新闻中心或新闻集团。

 

    3.对于内部挑战,包括管理体制,分配体制,人才培养、引进、淘汰机制等一整套制度,都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了。要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在管理上寻求突破。至于单位实力的现状,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不断进行新闻宣传资源的N次开发,不断扩大资产的总规模,不断寻求经营的新渠道,都是为已经到来的媒体变局做准备,做探索。今后我们要进一步依托已经形成的影响力,争取国家和部里在政策上的支持,还要继续在扩大总量上寻求新的途径。

 

    四、目前应解决的具体问题

 

    一是职工的保险问题。

 

    正式职工现在的身份还没有最终落实,既靠不上公务员,又进入不了市场,保险也没有,这给单位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聘用人员的职称问题。

 

    聘用人员技术职称目前没有明确说法,有的同志干了很多年,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在哪儿解决。

 

    三是职工住房问题。

 

    享受不了公务员的分房政策,以报社目前的实力和职工收入水平,无法解决住房问题。在报社干一辈子,也给自己挣不了一套房子。无法安居,何谈乐业。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1月11日

作者: 张焱
SRC-128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