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倾力打造报社科学发展的和谐环境
中国水利报社 张卫东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点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中央精神,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通过学习陈雷部长的报告,浏览领导干部学习读物中的一些篇章,聆听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和中央党校教授庞元正所做的两个录像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用、内涵和实践意义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与以往相比,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这也促使自己思考如何为报社长远发展出谋献策的问题。
二、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至今已经整整5年。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曲折与困难的启示,是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报社当前也面临着改革的大考,形势严峻,挑战空前,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20年来,中国水利报社走过了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总体上说,五届领导班子艰苦创业,奋发有为,带领全社职工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不能不看到,报社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困难,尤其是人人为之担忧的体制问题。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后顾之忧,直接影响着职工的思想情绪和工作状态。另外,长期以来内部管理机制不活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一些规章制度也未能完全落到实处。
目前,报社上下关于科学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不尽相同,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尽相同,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每个人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制约。在文化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回避难题或者都把难题留给领导,自己听天由命随大溜的思想不符合广大职工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和期望,说严重点儿,是威胁着报社的前途。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很必要,很重要,很有意义。相信它将成为一把金钥匙,引导我们去逐步破解报社发展中一个个难题。
三、对报社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一)一个单位的发展,如同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允许停顿的,停顿就意味着倒退、放弃、衰亡乃至毁灭,发展是唯一出路,发展是第一要义。报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小小的功能单元,要想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就必须坚持不断推进自身发展,只有自己的发展跟上了整个社会的步伐,才能维持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完成水利部党组交给的任务,为水利行业广大职工服好务,为国家发展做更多的贡献。第一步是发展,进一步才谈得上科学发展。
(二)任何一个单位的发展,都要以人为本。报社总体上是一个智力密集型单位,人力资源是最大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资源。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机制建设(引进、招聘、选拔、培养、使用、休养、退出)十分重要。这种机制应该尽力做到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同时合理确定各类人才的待遇,优岗优薪,公开透明,竞争上岗。这种机制,应该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才能,增长才干,从而心情愉快地融入和谐的工作环境中;这种机制,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把个人的荣辱进退与事业的兴衰起落结合起来,都能程度不同地分享改革与发展的利益,从而自觉自愿地做事业发展的推动者。
科学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希望报社在教育人、培养人上继续下工夫。为了应对媒体变局,我们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而我们现在,最有条件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议打破部门之间因经济核算形成的壁垒,适度加大跨部门岗位交流力度。建议积极引进专门人才包括体育人才,积极对外输送人才。从长远看,对外输送人才可以看作是一种回报率相当高的投资行为,对于营造良好的报社发展环境大有好处,对于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岗位成才、全面进步大有好处,对于推动报社整体经济持续发展大有好处。
(三)科学发展,就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报社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因而在宣传方面下得工夫最大,这是正确的。但是报社内部新闻宣传与发行、经营之间,报、刊、网、音像、展览各个媒体之间,编辑、采访、校对、印刷各个工种之间,必须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既突出重点,又协调推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部门设置与其他报社不尽一致,采编校力量分配也未见得十分合理,部门之间、工种之间还有忙闲不均的现象,凭良心干活、多干活少拿钱、光干活不拿钱、少干活也拿钱的现象多多少少依然存在,不能说是完全协调的、可持续的,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在基本建设方面,报社领导班子已经在努力将外部支持的“输血”方式改造为“造血”方式,以加强资本的再生能力。这一点非常符合科学发展理念,希望得到全社员工的深刻理解和全力支持,希望报社班子抓住难得的机遇,继续广开门路,拓展发展空间,将报社打造成一艘具有一定规模的“不沉的航空母舰”。
(四)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兼顾。应当兼顾前后左右、社内社外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首先应当做好内部职工的利益调整,这是单位能够和谐发展的前提。这一点,报社工作做得很好,望继续发扬成绩。更为急迫的是,面对当前的严峻挑战,报社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网络乃至未来的新型媒体,若干种信息传播形式同台竞技,各自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维持多久,不久的未来究竟谁一定会取代谁,一时还难有定论。但是,从行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前景预期看,与人、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水利(水务)行业是一个“永久牌”的行业,水利行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舆论支持,需要能够准确把握水利专业信息的媒体(不管这种媒体是哪几种形式)。只要我们认准这一条,为水利行业服务,为水利人服务,专心致志做专业媒体,做漂亮一点的媒体,实用一点的媒体,走“专、精、深、活、亲”的道路,就会有出路,有市场,前途是光明的。关键是我们要有别人学不去的核心竞争力,要有能力,有特长,有作为。有为才能有位。
借此机会,斗胆建议水利部以报社为基础设立新闻宣传中心,进一步强化对水利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同时解决报社的单位属性问题,为报社职工提供更为宽松有利的工作环境,使中国水利报社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利行业新闻宣传主渠道、主阵地、主平台、主窗口、主力军。
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很肤浅,对报社发展的认识也很不到位,请大家批评指正。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对有关报社科学发展的问题能有更清晰的认识,有更切合实际的建议。
谢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