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曲终人不见


2007-05-10

  某日,夜读《宋词》,秦观的一首《临江仙》末两句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不禁由此想到为编写《海河志》作出过很大贡献的赵恩普同志。当志稿付梓之时,他已不幸长辞。  赵恩普同志原是河北省水文总站的领导干部,正当其年富力强的不惑之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不仅使其丧妻、丧子,本身也受到严重烧伤,成为残废之躯。

  家庭发生变故之后,限于身体条件,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本可以休养生息,颐养天年,但他出于对水利事业的热爱,不顾身体和生活上的极度不便,毅然主动要求投入修志工作。他负责的工作量是很繁重的,主要有《海河志》水文工作篇、《河北省水利志》水文工作部分和河北水文史的初稿编写和审修。

  由于其十指皆残,无法正常握笔,只能用虎口夹着笔写字。资料是修志的基础,为了保证志书质量,他广览博征,收集、整理资料500余万字。仅“水文机构沿革”一节,就搜集资料40万字,写成初稿2万字,其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由于长期书写,虎口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为了确保志稿编写进度,他强忍植皮后不能排汗的痛楚,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

  他对历史的记述严谨认真。经查阅大量资料,确定了海河流域1840年开始观测雨量,1878年开始观测大沽潮位,1892年开始观测干流含沙量和流量。又如,他看到北宋王延传中曾有“夫漳水一石,其泥数斗”的记载后,为求得真实数据,根据六七十年的实测资料,查得1955年6月15日,浊漳河石梁水文站实测最大含沙量是361千克每立方米。

  他与厄运抗争了二十年,与残躯抗争了二十年,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确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斯人已去,业绩永存。

  作者单位:海河水利委员会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7年5月16日

作者: 马念刚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