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他们是我最难忘的人
|
|
2007-05-10
|
而立之年刚过,我被调到河南省水利厅编写水利史志。去之前,水利史志编纂办公室才7个人。转眼间,我和他们已共同工作了21年,回想起来,他们对工作的投入让人感动,令人难忘。
二十五史中有大量水利方面的资料,如何查找出来为当代水利建设事业服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水利史志办公室成立之后,考虑到全省范围内编修水利史志工作的需要,兰士祥、李芯芬、魏希思三位老水利专家立刻投入此项工作。两年间,三位老专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查阅摘编,《河南水利史料摘录》终于印刷成册,计40万字。
魏希思总工程师是此项工作的牵头人。他治学严谨,古文水平很高,经常给我推荐古文的书籍。他曾赠我一幅书法作品,并对我说:“一个人做学问和写毛笔字一样,都要严谨。”李芯芬工程师性格倔一点,但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在修志工作中,李工得了眼疾,行动不便,他就多次让我帮他找资料,还认真地写借条。李工说:“不管借谁的书或其他什么物品,都得写个条子,这是一个人为人的原则。”
水利史志办公室有数以千计的资料书籍,有一间资料室,由王廷梅馆员管理。王馆员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她将水利史料的书籍分类入柜,造册登记,还建立借阅制度。
王馆员的文笔也很好,她撰写了《河南省志·水利志》《海河志》《淮河志》等志书的有关章节书稿,还修审了《驻马店75·8洪水志》《引沁灌区志》等志书,评审了信阳、许昌、三门峡、偃师、新郑市县水利志及鲇鱼山、窄口、白沙等水利工程志书,并撰写了许多论文。
繁忙之中的王廷梅馆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的可贵之处在于,把工作与家务事处理得很好。当时,三个小孩都上小学,家务也繁重,但王馆员从来没因家务贻误工作。我记得有一天下午,两个小孩放学即到办公室,说饿了要回家吃东西。王馆员将孩子送到家后又返回办公室。两位老同志都说,这时候了咋又来了?王馆员说,还有将近半个小时。
我在洛阳市水利局工作时,与郭建民共事两年多。1992年初,听到有人评《伊洛河志》,我有点惊讶,因为书是郭建民写的。后来谈起这件事时,他说很不容易。一个人到省档案馆、厅档案馆,又到洛阳档案馆查阅资料,还徒步沿河考察,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几经修改才成书。 1990年,范天平完成渑池县水利志编写工程后,从岗位上退了下来。1992年,三门峡市水利局又聘请他去编写《三门峡市水利志》,6年时间,志书出版发行。期间范天平又指导和协助卢氏、陕县、湖滨区水利局编写水利志,他对三门峡地区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加全面。这个时候,范天平又开始编写《豫西水碑钩沉》一书,为此,这么多年来,他又经历过多少艰辛,遇到过多少磨难,跑过多少冤枉路,连他自己都已数不出来了,因为这对于他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了。为寻碑,他曾连续几天吃不上一顿应时饭,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为寻碑,他将自己微薄的工资也搭了进去;为寻碑,他曾两次到灵宝一个乡;为寻碑,他穿行在山村乡间;为寻碑,多少年了,他很少有时间能够腾出手照顾一下那个渑池的家……《豫西水碑钩沉》(40万字)一书出版发行之后,得到水利专家和社会的认可。
作者单位:河南省水利厅宣传中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7年5月16日
|
作者:
刘照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