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察简报第四期


2005-11-02

回良玉副总理对科考作出重要批示

 

  回良玉副总理7月31日在水利部鄂竟平副部长呈送的《关于开展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报告》上批示:开展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请水利部、中科院和工程院精心组织,充分依靠有关各方面专家,合力调研论证,提出高质量的科考成果。


西南石漠化地区考察组开始实地考察

 

  2005年7月27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西南石漠化区考察启动会议在贵阳召开,这标志着西南石漠化区的科考活动进入实地考察阶段。参加会议的有西南石漠化区考察组组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蒋忠诚、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张学俭及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科学研究所、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水利厅、贵州省水利厅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西南石漠化区考察组是本次科学考察的8个考察组之一,考察范围涉及云南、广西、贵州3个省区。

 

  启动会后,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科学研究所、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队奔赴贵州省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及黔南州的6个县进行初步考察。据了解,考察组将在对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有关县市进行面上走访考察的基础上,再选择一些典型小流域治理示范点,派出专业人员蹲点进行细致的实地科学勘察,以进一步摸清石漠化的水土流失成因和演化规律,总结开展综合治理的经验,提出加快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根据西南石漠化地区的特点,考察组将重点研究和回答6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及危害性观测研究;二是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危害量化分析标准研究;三是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20年变化趋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四是南、北盘江,左、右江泥沙量变化趋势分析及与岩溶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五是典型岩溶流域与非岩溶流域生态与环境特征以及水土流失的直接经济损失及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六是从技术、措施、法律法规、政策等多个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


*      *      *      *      * 

 

  珠江上游喀斯特地貌类型区生态十分脆弱,成土母质主要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抗冲刷能力差。受气候影响,降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雨季集中,暴雨频发。长期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及地区经济发展,人与水土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不断恶化,一些地方陷入了 “人增—耕进—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贫困”的恶性循环。据2001年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该地区有水土流失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0.5%,年土壤侵蚀量达13061万吨。其中,中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1.99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0%。1991-2001年的十年间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了3062平方公里。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西南的广大石灰岩地区土层浅薄,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石漠化的面积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形成大片难以恢复的裸岩。目前,该地区石漠化土地婊ê胧┮汛?9900平方公里,占珠江上游土地面积的16.3%,占喀斯特面积的30.0%。如果以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县域土地面积15%作为土地石漠化县的标准,珠江上游喀斯特地区就有52个石漠化县。

 

  西南石漠化地区既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聚居、贫困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珠江上游喀斯特地区除云南的玉溪、曲靖两市外都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区域,是我国扶贫工作重点县分布最集中、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该地区106县(市、区)中有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6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县17个,国家和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占总县数的72.6%。贫困人口647.1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9.8%。特别是在海拔300米以上的一些区域,严重的石漠化使当地成了“无水可饮,无地可耕,无柴可烧”的“三无”地带,一些地方的群众生活已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象。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