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又是一个好年景
——江苏连云港市“小农水”助推夏粮实现十二连增

  □本报通讯员 李军 记者 程瀛

  随着小麦收割结束,今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小麦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升已成定局,单产也再创新高。小麦丰收喜悦的背后,闪耀着“小农水”的身影。多年来对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持续投入,助推了小麦的持续丰产丰收。2010年以来,连云港市仅灌区节水改造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投资就高达13亿元。

  丘陵地区显身手

  对赣榆县班庄镇洪爽村村民窦明来说,今年是个难得的好年头。他指着已经收割完毕的田地高兴地说:“这块地有2亩,现在算下来一亩地能够收450公斤小麦,比去年多了几十斤。”在他身后不远,新修的防渗渠格外醒目。“今年春天,我们这里出现了旱情。幸好政府修了水渠,整理了塘坝,才让我们能够有水浇地。”窦明来介绍。

  赣榆县是农业大县,但不少小农水设施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尤其是渠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由于淤积和水毁,基本上失去了应有效益。“五六十年代修水利,七八十年代靠水利,九十年代后修大水利,乡下的小水利被荒废了。”墩尚镇胡桥村80多岁的陈老伯说。

  近年,赣榆县投入3亿多元,先后实施完成5期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并对石梁河、小塔山等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全力打通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产条件。

  有了大投入,“小农水”开始逐步为小麦丰收丰产发力,为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生命之源”。如今,随着小农水建设的全面铺开,赣榆县西部岗岭地区开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滴灌、喷灌等节水设施也相继引进。

  在赣榆县黑林镇特色水果园区,一条条黑色的滴灌管道盘绕田间,为特色水果园区提供充足的水源,也为农民的致富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

  邻近的河西村没有高效农业,却有无数条新修渠道。这些渠道除了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水源,还有一个重大的作用,那就是水土保持。“有了它们,我们的水土才保住了,也不愁没有水灌溉。”村民李传秋介绍。

  加快工程建设保灌溉

  时间回到今年3月,拥有农田水利万亩连片示范区的灌南县孟兴庄镇大力推进小农水建设。在春季缺水时节,孟兴庄镇水利站引进了先进的修渠设备,改变了过去人工操作的局面,修渠速度较过去提高了一倍以上,保证了小农水工程尽快投入使用,为小麦及时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样在今年3月初,在赣榆县厉庄镇谢湖村龙泉河,数台挖掘机马力全开,从河里源源不断地挖出淤泥,将原来宽不足2米的河道疏浚至8米。厉庄镇水利站站长郭伟介绍:“原来河道里的水很少,不能满足灌溉要求。疏浚结束后,我们还计划再建一座拦河坝,拦取河水,为两岸的农田和果园提供灌溉水源。”在附近观看疏浚工作的村民谢大爷闻及此事不禁乐开了花:“我家里的几亩地,以前遇到干旱,经常无法灌溉,现在政府把河道整修了,这下农田都能灌上了。”

  经过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的近半年鏖战,连云港市小农水建设在4月初便已完成大半,满足了小麦春季灌溉的需求。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小农水建设投资2.8亿元,新建、改造泵站237座,配套各类小型建筑物10 729座,新建防渗渠道466.78公里。

  持续推进小农水建设

  如今,连云港事夏种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不论是水稻插秧还是花生、玉米生长都需要大量水源。“小农水”又义不容辞地担起供水主力军的重任。

  在灌云县同兴镇塘圩村,村民们正忙着插秧。村民陈英介绍:“这些水都是从渠里引过来的。政府修了渠,我们插秧可方便了。”

  今明两年,连云港市小农水建设力度不减,全市将筹集资金7亿元投入小农水工程建设,并突出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打造九大万亩示范片,发挥规模化示范片典型带动作用,全力支撑全市农业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7月24日

李军 程瀛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c12d8b9ae35ee4dcd1f220b1bf83e2b.jpg
65b70a7a9ed7900fac07d1adea54739.jpg
微信图片_20230402095113.jpg
微信图片_20230305101604.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