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18万人喝上放心水


2008-04-10

 

南水北调潼河工程      (闫伟  摄)

 

    “鱼米之乡”“水清景秀”是扬州留给来访者的切身感受,尽管水多,但扬州农村也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根据水利部评价指标并经江苏省水利厅核定,扬州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达49.6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52%。对此,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人水和谐为目标,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实事之一。

  群众的呼声

  在编制实施规划之前,扬州市水利部门把“进村入户、广泛调查、征求意见、充分协商”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和一项必经程序,多次深入各乡镇,以村为单位,查询核实各地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类型、分布区域与数量,充分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在掌握大量基本资料后,他们委托具有较高资质和良好信誉的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论证,按照“以水源定规模、以规模定设计”的原则,提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总体解决方案,做到“一次规划到位,按年分步实施”。

  目前,扬州市已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实施规划市级评审工作,力争2008年完成18万农村不安全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占农村不安全饮水总人口的40%。

  扬州市针对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种类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分别采取了区域供水和集中供水相结合的办法。对于现有水厂水源条件恶化,水量、水质得不到保证的,优先选择区域供水,将区域供水与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工程结合起来。对于部分未接上自来水的农村居民,扬州市计划分两步推进饮水安全工程,近期主要通过延伸乡镇水厂供水管道,使群众喝上自来水,迅速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远期计划是,结合区域供水,解决乡镇水厂水源存在的问题。

  算好经济账

  管材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施工材料,是基建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些农村水厂由于建设时间较早,质量偏低,供水管材老化,漏水十分严重。为了适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新要求,防止因供水压力加大而使漏失率增加,甚至可能发生的爆管现象,扬州市在编制实施规划前对现有管网、线路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除了选择较为优质的管材外,还对现有漏失严重或破损严重的供水管网进行同期改造。为此,扬州在编制实施规划时明确,选用优质的给水管材,管网布设采用树形结构,在每个自然村庄入口处安装计量水表,以方便今后进行水平衡测试,查找渗漏地点和渗漏原因。管网设计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居民集中点、村镇建设规划进行衔接,确保了饮水安全工程经济合理。

  建管结合长期受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会一劳永逸,必须建管结合,创新机制,进行科学、长效管理。目前,扬州市乡镇水厂管理模式多种体制并存,其中80%左右的水厂已改为私营,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区域供水的要求不适应。为此,该市拟改革现有水厂的管理体制模式,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回购、撤并、联网等措施,提高投资效益和供水安全保证率。对于已经实现水务一体化的县(市),水利部门负责区域供水与农村安全饮水统筹安排;对尚未实现水务一体化的县(市),由建设部门加快做好区域供水工作,尽早解决农村水厂的水源问题。目前,扬州市水利部门已提出建议,起草出台《扬州市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办法》,通过依法管理实现长效管理和科学管理,可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

 

    来源:现代水利周刊    2008年4月10日

作者: 肖丹 闫伟 傅桂明 沈玉珊
SRC-102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