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改造的三赢三变


2008-04-10

 

灌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缪宜江  摄)

 

    高邮灌区南关干渠边上,笔直通畅的渠道,仿佛长空中的白练,向远方无尽伸展,白练上还嵌了几颗橙色的彩珠,镶了绿色的衬边,那是干渠上的闸室,与岸上绿色的护栏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另有几尊雕塑散落岸边,给人艺术和谐的美感。

  地处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的扬州市,境内有高邮和江都沿运两个国家大型灌区。其中的江都市沿运灌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的第一个大型自流灌区。高邮灌区实施改造后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3,较改造前提高了0.13,全灌区年节约用水6500万立方米,年效益约900万元。

  灌区节水改造的建设管理者在每一次思索、每一步工作中求变求新,求实求精。他们围绕“节水”“示范”的目标,衬砌渠道、加高圩堤、畅通水路。在实施改造工程时,充分应用新研制的具有材料新、工艺好、操作简便、止水密实、形式多样等特点和优点的建筑物,无疑为“示范”二字又添上了浓浓一笔。新型的排沟衬砌断面形式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其排沟衬砌改明沟排降为明暗结合,下部暗埋一层竖立和一层横铺的透水空心砖,上部为三层空心砖衬砌明沟,既保证了排降效果,又降低了单元投资。

  在实施工程性节水改造的同时,灌区建设管理者还围绕科学调配、集约供水,开展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灌区现代化管理。如高邮灌区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调度控制,不受人为干扰,大大减少了人工采集数据工作量,减轻了调度启闭的劳动强度,也为灌区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高邮灌区推行管养分离,灌区工作人员由151名精减到现在的59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实地走访中,灌区用水户、管理者一致认同的“三赢”“三变”的成效,证明了灌区节水改造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水利工程。所谓“三赢”,一是农民得实惠,用水条件改善,争水抢水的矛盾得到缓解,每亩节省小机小泵提水费用30~50元。二是灌区多收费。“两改一提高”建设加快,高邮灌区灌溉水费实收率由2001年的61%提高到2004年以后的100%。三是运河保水位。高水轮灌,制度配水,保证了省市向北送水。所谓“三变”,一是水效益改善,灌区补水站连续四年不开机,年节省直接补水费用25万元以上。二是水地位提高,灌区改造改革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和胜仗的水利团队,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赞誉和群众的信赖。三是水环境变美,灌区改造结合新农村建设、水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水景观建设的要求,以独特的水景观、水文化,展示了灌区节水改造的综合效益。

  据介绍,节水灌溉示范区建成后,灌区还将在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上下工夫,保证灌区节水农业高速发展,构建一道“绿色灌区”的亮丽风景。

 

    来源:现代水利周刊    2008年4月10日

作者: 肖丹 闫伟 傅桂明 沈玉珊
SRC-102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