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河孕育了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扬州是古籍雕版印刷业的发源地之一,是国内唯一保存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的雕版技师们凭借其完美的技艺,为人们展示了全套古籍雕版工艺流程。扬州广陵书社藏有近30万片明清以来的古籍版片,并利用古代版片,采用雕版印刷出版了大量古籍线装书籍,成为全国最大的线装书加工基地。

我国历来有修志的传统,在各种专志图书中,历代关于水利的著述十分丰富。为编辑这套书,主编们跑到全国各地许多图书馆做调查。主编张智说:“现存各代水利志图书有近500种之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未曾保存下来的就更是汗牛充栋了。这些著述或是对江河流域的实地调查,或是考证河道变迁,或是为兴利除弊提出治理意见,或是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或是论述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水利志作为专志,总结起来,大致有四个特点:
一是“资治”功能极强。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古籍我们得以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得以了解以至发现我国曾经有过的光辉灿烂的文明。古籍不但“存史”,而且还具有“资治”和“教化”的功能。这些水利专著,一方面探颐索隐,追述了我国江河的历史,一方面又从造福百姓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不同河流的走向、流域及对民众的危害,总结了前任治水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说,水利志保存有丰富的环境变迁(特别是河湖变迁)、水利兴废、区域经济开发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在诸多方面可弥补一般地方史志及其他著述的不足,历来受到官府和学者的重视。
二是著书者多为专家。水利之学当属经世之学,从所收的水利志书看,著书者大多任过河官,有实际经验,著作多为实践的产物。
三是著述地域性较集中。我国水道主要为黄河、永定河、淮河、长江、运河、东南太湖、两浙海塘等。水利书也较集中反映这些水系的水利情况。
四是图说考证著述较多。主要收录了我国古代有关水道、河防、江防等的论著90余种。可以说,这套丛书最大的价值,不仅在于入选的水利文献本身的资料价值,还在于编者辑佚与文献整理后,所具有的版本价值。
这套书精装有70册,汇辑了大陆地区所藏我国历代水利志书90余种,包括水利总论、各省水道考说及具体河道的研究著作。收录的书目多是同类丛书未出版过的,一些著名的品种因为出版过,所以没有重复收录。我们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对当今各级政府开展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借鉴意义。
来源:现代水利周刊 2008年4月10日